今日和学生讲课,讲到曾国藩原本资质平庸,无背景,无靠山,无钱财,无颜值,无家世,一个很普通的进士,靠自己的笨功夫,能吃苦,能坚持,把圣人作为理想一生为之孜孜不倦追求修炼的时候,我也深受感动。
在回去的路上,我发现这个故事我没有讲的很生动,不出彩的原因在于在读书时很精彩的都是文言文,我背不下来。有修辞的,有文采的句子我不能记下来,只能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讲述。
我想曾国藩二十多岁便悟到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能本着一颗恒心,积水穿石的毅力去打败自己的惰性,为平庸的资质做好丰满的积淀。我缺少的就是后者。
我觉得自己一生所学到如此地步,大部分靠投机取巧所得,没有下笨功夫死功夫。所以总感觉脑袋空空,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总觉得缺少活水之源。
我想我不缺少远见卓识,但是远见卓识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学积淀铺路,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是好高骛远。想的写不来,说不出来,目标好大,却无力支撑。这就是我志不得伸的地方。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看看可能抽时间去背一些东西。不仅读,不仅写,还要背,去补充自己的修辞和文采,修缮自己的根基。
所以打算每次读书,把精彩之处记录下来,有时间背背,指导学生背的,自己也背,一日哪怕一句,一小段,先试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