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意外,乌尔善大导演的封神第二部遭遇了口碑滑铁卢,或许这个形容不太准确,因为第一部也并非载誉而归,只不过相对于第一部的豆瓣评分7.7,第二部6.3开分基本上代表着大部分观众都不太买账了,不太乐意为乌导的所谓情怀买账。
乌尔善有什么情怀呢?据他自己所说,他要打造中国特色的神话系列故事,要把传统的中国神话原汁原味搬到大银幕上让中外观众欣赏我们的神话传说。
但现实是乌大导演通过他的两部封神基本出卖了自己好莱坞“嫡系”的意识形态,他基本上不太会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神话取材丰富,上古近古,封神世界只是神话体系里的一面,商周交替,三教门人因为一部封神榜纷纷下场参与国运之战,暗地里完成了一场神位的洗牌,这是一场横跨三界的动荡,其实不需要魔改 只要照搬就行,只要把台词的韵味提上来,采用半文言半白话,近似红楼,再把画面做好,我认为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都会买账,但现实是一批又一批大导演不信邪,他一定要改,一定要“用自己方式”讲述封神,乌尔善不信邪,其实他之前已经有了一部评分3.0的封神之作。
乌尔善封神,服化道从未曾摆脱好莱坞影响,连故事叙述也在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下显得不洋不土,不伦不类,最糟糕的是台词,近几十年的国产古装神话影视剧一以贯之采用现代口语,人物张口闭口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古韵,这就是脱离了“古装、神话”的基本范畴凭空瞎写的结果。
我们对古代神话的演绎,最巅峰的时代是上影动画,一张纸水墨彩绘完成的神话呈现,很值得的今天这些导演反复观摩。
对传统神话色彩的应用,让人不禁想到徐克1983版的《新蜀山剑侠》,其中白衣侠影的南海士丁引,出场就是神仙人物,瑶池仙堡堡主林青霞,活脱脱从敦煌壁画里走出的人物。
拍神话,乌尔善估计要向徐克学,但乙巳蛇年,同样是大导演徐克的滑铁卢,这位电影鬼才,在贡献了无数经典之后,成功在资本的运作下拉了一坨大的。
徐克大约也是向资本妥协了,但他丝毫没意识到启用流量演员的严重性。肖战自然是长相姣好,但他去演他的偶像剧就好了,干嘛非要小脸一抹黑硬来充大侠呢?
金梁古温笔下的大侠是江湖世界里的草莽英雄,风霜里摸爬滚打的人物,要有江湖气,而不是硬凹架子的小白脸。
时代不同了,以前的武侠演员经历坎坷,多数走过江湖,眼睛里能看见风霜,今天的小年轻无非是跳跳舞唱唱歌,跑两天龙套就算历经坎坷了,他们身上如何能见江湖气,没有江湖气的演员怎么演绎江湖世界?更遑论徐老怪还要在情情爱爱的改编里强行插入“侠之大者”这样的宏大话题。或许徐克没有意识到,近几十年的国产影视早已被困在低幼化的爱情叙事里走不出来了,他自己倒是不觉得,但就今天的创作氛围来看,武侠早已失去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但若要假借武侠的名义来导一处言情古装偶像剧,我肯定是不买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