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里得知弘法寺唱诵团征集义工,欣喜不已。一直有做义工的念头但不知如何开始,天遂人愿,发心得偿。记得报到的那天早上天空飘落沥沥小雨,本来约好了老乡一同前往的,结果她遇雨动摇,我独自前行。我倒是喜欢在雨中行走,宽敞的公园只有零星的游人,显得格外的宁静和自在。边走边问,总算找到了佛教协会。
主办方特意给大家推崇了一位琵琶专业毕业的女孩,我们用艳羡地目光注视着她,学有所用,惠及众生。从她那漫无表情的脸上我看到她内心的不安,好似漂泊的小船在海上逐流......过了一周再次见到她时,更加慵懒疲惫,诉说长期练琴导致肌肉劳损,那一刻我读到的信息是:音乐带给她的苦楚多过快乐。她寄希望于神医按摩能够妙手回春,让僵硬的身体变得柔软。而我的观点则恰恰相反:通过外力作用,被动接受治疗远不如通过自身的能量流动,打通三脉七轮来得酣畅淋漓。听我用到“能量”一词她很诧异,太玄乎了吧?我无法用理科生的量子力学知识去跟一个文艺生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只好说你太年轻了,将来会懂的。谁料想她的回答是:我都四十了,已经不年轻啦!我一下子惊着了,天哪,难道这么多年她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忙问她从事什么工作的?回答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寺庙里做义工。同时她说自己做义工并不快乐,工作强度大体力透支,经济不独立,愧对父母。我不解地问:那为何这么多年初衷不改,做“己不喜人不悦”的事。答案是:与佛有缘。这应证了我初见她时的判断:听由天命。大学生为追求梦想,北漂南漂很正常。可在寺院里“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学业有成后就应该做工,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以报父母养育之恩。当心有余而力又足的时候再做“义工”,服务“大家”。自言其母在她义无反顾地住进寺庙的时候,绝望至极,溘然长逝。闻听此言,心情沉重,为她的愚痴和执着感到痛心。本来大家都是带着欢喜来做义工的,这个悲怆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大家都善意地劝她找一份合适的事做,可她似懂非懂的,迷迷登登。她的“梦”犹如一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摇,随时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