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小文字是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帖之总结。以单字分析为主,纯属一家之言,欢迎各位老师、书友批评指正,共同交流学习。
九、成、宫、醴、泉、铭
1. 中撇:以顺锋横切入纸,有时为了使起笔饱满,使用逆锋起笔也是可以的。接下来顺势调整为中锋,如果写大字这里需要捻管,其目的也是为了调锋。中锋行笔,收笔缓起,力送到底。撇应基本保持平直,后端微曲。这个撇的角度要有意识的向左倾斜,角度要略大。
2.横折钩:顺锋竖切或逆锋形成方笔起笔,顺势调整为中锋。至末端收锋轻抬起,笔不离纸,再以竖画起笔方式顿挫调峰行笔。横划要强烈向右上倾斜抗肩,转折后向左行笔收拢,这个竖弯勾的特点在欧体里一直存在,要注意使用。
3.至弯处,应略有提笔,目的是为了更好调锋,以完成弯部动作。横向行笔至起钩处,逐渐按笔加重,起钩处以副毫完成外侧边缘,以主毫锋尖完成内侧边缘,略以侧锋向右上出锋收笔完成。弯钩应平直,且底部要高于左撇收笔,使字平稳紧凑。
此字整体呈一个三角形,左收右放,除了主笔戈勾放开,其他笔画都要收紧。
1.左撇写为竖撇,收笔处微微出勾向上引带横划起笔,也可以不出勾,直接以撇收尾。上面的横划短小,向右上抗肩倾斜。
2.中间的横折勾,从左撇中部起笔,向右上提起,折画强烈内收,收笔靠紧左撇起钩。这部分一定要收紧,否则字的中宫就散了。
3.戈勾是这个字的主笔,起笔要高,横切顺锋横切入纸,稍微调整为中锋,运腕力向右下运笔,先直后曲,接近底部时形成一个较小的弧度。起钩处不调峰,直接以轻微侧锋形式向右上方出锋,动作不宜太快,要柔和一些。出锋宜短不宜长(欧楷大部分出勾都比较收敛)。这个戈勾需要比较强的腕力来完成,且宜直不宜曲,否则就会软弱无力,需要反复练习。另外,注意戈勾与上横相接的部分几乎接近横收尾,如果不是,那就是横划写长了。
4.最后短撇和点画补在字的缺口处,使字中心的饱满完整。
此字整体是一个长方形,但上下结构的中心线却微向左倾,这是欧楷的风格特点之一。
1.宝盖头,中点写为一个短竖,逆锋横切重按入纸,快速收笔,饱满厚重。左部是一个短的垂露竖,收笔回锋圆润。横勾起笔与左竖留白,行笔先按后提,向右抗肩,至结尾提笔重按调峰向内出勾。此勾要书写饱满锐利呈三角形,向内收,如鸟嘴视胸。注意,整个横划左短右长,使中点并不在正中心上。
2.中间“口”基本是一个正方形,左竖对准上部竖横交叉点起笔,横折可写为圆笔。横竖向内收缩。
3.下“口”是一个宽扁的长方形。左竖与上竖保持平行,位置偏左。横折可写为比较明显的方笔,以区别与上“口”。注意,整个字的各个横划间距是保持均衡的,在书写时要心中有预设。
此字整体是一个正方形。左右均衡,由于笔画比较多,各笔画都比较短小轻盈。
1.左部横平竖直,横竖都均匀摆布。框内的各个小笔画,基本都不相接,使字中留白透气,所谓密处求疏就是此意,在其他字中也要如此安排。
2.右边的部分笔画更加密集,同样要布局平正匀称。右上的双竖可以高起笔,并形成错落之势,在平正的字中产生一点情趣。
3.右下的各结构宽度与上部保持一致,各横划间距保持均匀。最后一横平直放开,打破对称平正,字就不会呆板。
此字中宫收紧,内紧外展,上歪下正,动感十足。
1.上部的“白”两竖重写,向内收缩。左竖与上撇,上横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结合,使这部分结体更加紧密。各横划向右倾斜,就造成头部向左倾斜之势,动感十足。中间小横要轻盈,左右留白透气。
2.下部的“水”,中竖勾要竖直饱满,微微出勾饱满含蓄。中竖位置相对上部微偏右,撑起字的重心。左提撇,起笔略低,向右急提,出撇要短直。右撇起笔要高,紧贴上部。最后捺画压竖起笔,向右运笔厚重饱满,压住整个字。注意,下面的几个笔画都向中宫收紧,不可松散,同时左部不接竖,右部要接竖。
此字左右结构,左右均衡相当。
1.左部“金”撇取直,中间两横收短,中竖位置偏左,不要对齐上部交点,这样使左部在视觉上向中间靠拢。下横要取平势,不宜太抗肩。
2.右部第一撇微曲,第二个折撇取直,向左穿插。下“口”部左竖压撇收尾起笔,使上下产生联系。宽度要与上部相当,最后的横要略低于左横,这样这个字就会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