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有目的VS无目的
什么是“天真“的练习
平时我们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比如开车、烘焙、刷物理题,大多数情况下都遵循同一种方法:通过网站、书籍、老师获得一些指导,重复地练习,直到技能达到令我们差不多满意的程度,然后,让技能达到自动化、自然而然的程度。此时,大家可能认为,这项技能练习的已经很熟练了,已经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了,便止步于此。或者是虽然还想提高一个级别,但是无从下手。
事实上,当你练习的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时,你就进入了舒适区。待在舒适区太舒服了,以至于当你想要突破走出去时,脑海里会不自觉的出现各种阻挠的念头,太难了、这样就够了、我做不到、没必要......当你止步于舒适区时,就不会再有任何进步了,即使再练习几年,也只是在原层次徘徊罢了。所以,车龄只有几年的新司机车技不一定比老司机差,新入职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不一定比老员工差,他们更频繁的接触前沿技术,反而可能更出色。
有目的练习的四个特征
- 有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
“好”、“成功”这类目标是很抽象的,到底什么程度叫做好、成功?“模拟考试达到90分”、“做可丽饼时没有大气泡,能轻松翻面”、“平板支撑标准姿势坚持1分钟”这类定义明确、可以轻松判断成功与否的目标可以更有效地引导练习。 - 专注
全情投入,专注地思考,观测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路。 - 包含反馈
反馈让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 - 走出舒适区
克服惰性,走出舒适区,但是不要好高骛远,先定一个小目标,step by step。 - 有目的的练习VS刻意练习
以上是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然而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刻意练习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一点:模型——正确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方法论
-
发现和创造模型
任何事物背后必有道理,每个技能背后都有一套模型/方法论,就像捷径一样,模型是修炼这个技能的核心。当你想要练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先了解掌握技能背后的模型,能够事半功倍。
-
成功=核心算法X大量重复性动作
当你掌握了模型,也就是核心算法后,你还需要不断重复地练习,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练习要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给自己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
-
及时反馈
如果可以,尽量找一位老师或者教练指导你,他们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你即时的反馈。人有时候会无意识的无视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承认自己犯了错,可能是因为心理存在防御机制,总是趋向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老师能够客观地指出你的错误。即时的反馈则及时把你拉回正道,提高练习效率。
刻意练习的实例
记忆无规律数字串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训练志愿者记忆无规律数字串的能力。首先作者教授志愿者采用“4个数字一组,组成记忆块“的记忆模型,然后进行大量重复性练习,如果志愿者成功背出10个数字,下一轮记忆便增加一个数字;如果出错了,就减少一个数字或者保持10个数字不变,以此类推。一般而言,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大概能记住10个左右数字,而经过训练的志愿者能从10个增加到80几个!
芭蕾舞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进入芭蕾舞四级学习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旋转(En Dehors),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动作,大家尝试了几次,自然都是东倒西歪的。
其实旋转是一种物理现象,遵循的是动量矩守恒定律:首先四肢张开,让身体的转动惯量增大,同样的转速可以获得更大的动量矩,手脚缩回,身体转动惯量减小,便可增大转速。具体的动作分解是下蹲的时候要缓慢有弹性,立起的时候要快速干脆地把重心移到主力脚,同时动力脚的半脚尖在地面给予一个反向的力;手部先是略微张开再收回,用于辅助旋转;头部要留,然后快速转到旋转的最终角度并盯着一个固定的点;腰背用力保持向上延伸的感觉。我这样描述大家可能觉得很复杂很抽象,但是其实芭蕾的每个分解动作,头、背、手、脚都各有要求,才能展现出优美的舞姿。
每节课上,老师不断纠正我们动作中的错误,在动作某部分达到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经过一年的练习,大家几乎都可以流畅地完成旋转的动作并稳稳地落地了。
潜力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完美音高也不是一种天赋,只要经过刻意训练,人人都可以拥有完美音高。所以,心态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自信、给自己判了死刑,就相当于自己搬了块石头堵住了这条路。
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