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吧,对于微信某次更新后出现的这个功能,本人也是没太在意,但随着网上对“朋友圈近三天可见”的吐槽不断增多,使我也不禁陷入沉思:这个设置出现的意图到底何在?
原以为,这个设置应该只是和隐私有关,但仔细一想,不对啊,如果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过去,可以自己删了或是重新设置“仅自己可见”,也可以对某人设置“不让他看你的朋友圈”,岂不是更灵活?
在我认为这个设置是如此多此一举时,不经意间,我的朋友圈里,却已经悄然刮起了一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风。
此处应有“黑人问号.jpg”。
本来,翻一翻大家多年前一起拍的非常有意义的合影;朋友上个月写的一篇文章想翻出来再拜读下;看看亲戚上个月的宝宝长的啥样;回顾当年有趣的留言和调皮的互掐,都是触手可及的事情,可如今,点进去后却只有冰冷的一行字——“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曾经的那些点赞留言也随之烟消云散,友谊之门“砰”的一声重重关上,仿佛在向你宣告:“过去的就过去了,忘了吧。今后也不用再互动了,反正三天后你也看不到。”除了让你的朋友增加点失落感,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增益效果?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仍然前赴后继地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呢?研究人类心理三十余年的我陷入了沉思。
从心理角度分析,人类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心理学上叫做羊群效应,特别是类似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种事。大家都设置了,如此矜持、高雅、神秘;我不设置,岂不是显得我海纳百川、来者不拒?显得我廉价、轻浮、随便?于是乎赶紧去设置一个。其实他本人可能并没有非常想这样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人类史上最可恶的发明——打底裤。别说是为了保暖,真要保暖你也不会选择穿裙子,还超短那种。防走光吗?我看这也仅是发明者和生产商的说辞。本来女性穿裙子,就是为了漂亮,为了展示自己的身材,偶尔走个光,也是难免,而且吸引异性效果更佳,男女双方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享受这这份喜悦。而当世上有打底裤这东西后,大家都穿,就你不穿,是不是显得自己廉价轻浮随便?这时候万一走光,你就成千夫所指了。我想,打底裤的发明者不仅遭男人恨,也遭女人讨厌。
其实,微信朋友圈这种“时间流”的发布方法,本来就是“看了就看了,错过了就错过了”,除了新加的相亲对象,一般人也不会特意去翻你的朋友圈。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揣摩,我怀疑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人是不是都有种“我是明星我是网红我是焦点芸芸众生都想了解我接近我但我高高在上岂容你们凡夫俗子来窥探”的心理?so zhuang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