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者,都是讨好人间的小丑
1
最近一年,我开始广泛的去读了一些关于个人和社会怎么相处的书,比如《局外人》的冷眼旁观看世界,最后连同自己一起搞得人仰马翻,比如《人间失格》的假装讨好每个人,实则在用尽全力去对抗全世界,孤独求败,一心为死。
朋友说,生活向阳些多好,其实大可不必去读那些,毕竟太过阴郁。
我特别希望他能一直这么阳光下去,没有雷电和风霜。
只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风雨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彩虹不过是你受伤后的一点补偿。
我不是一个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的人,相反,我习惯于把预知会发生的问题提前摆在自己面前,不管会有多么惨烈,我宁愿直面。
假装看不见,仰头看天的绕道而行只会让我感觉到深深的欺骗。
我坚信这也是处理人和自己以及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逃避一次就是往后退却一步,退缩次数多了,总有一天会把自己困在了枯井里,蜷缩在方寸空间,最后凝视着井口大的世界。
就像《人间失格》里的叶藏,终于无处可逃。
2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中主人公叶藏和作者本人一样,生于日本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家中第六个儿子,从小由叔母和保姆养护长大,渴望热烈的爱而不得,这使得他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悲哀。
与此同时,太宰治也拒绝了伪善的、鄙俗的外界社会,他对人类感情和人际交往的虚伪感到深深的厌恶。
他学着伪装,假装搞笑、假装迎合、假装去满足他人,但内心越是觉得格格不入,以至于到后来发展成了尖锐的对抗 。
他说自己是一个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的人,但是死对他来讲却不是一件难事,相反活着,才是要耗尽他心力而不得的事情。
和其他人所不同的是,很多人是被生活压迫得透不过气来才会被动的去选择自杀,然而对他来讲,活着就是为了死去。
他一生自杀五次才得偿所愿,“如果没什么事,我就去死一次”
人间失格,是对自己无法融入到虚假生活中的抱歉和无可奈何,也是对人类生活本无意义的无能为力:生而为人,对不起!人太不堪,我做不了。
他就像一个深渊,提醒着踩在平地的我们。
3
一部70年前的小说,到现在才风靡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人间失格》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因为在现代,一个人一旦试图富有实验性地、忠实于自我地生活下去,就很可能遭到社会的疏远和异化,成为“人间失格者”。
于是我们都在假装、都在取悦、都去从众,这样才最安全。
“只要是别人赠予我的东西,无论多么不合我的口味,也是不能拒绝的,对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而对喜欢的事呢,也是一样,如同战战兢兢地行窃一般。”
一个大一的女生在信中写道:“很多人和我玩得好,是因为我时常会请他们吃饭,时常给他们带吃的,时常用我的淘宝我的钱帮他们买东西,时常给他们充话费,时常帮他们的忙……他们叫我时总是找我要钱、请客、帮忙。”
“我的钱已经被‘朋友们’花完了,这种情况经常有,但是我从不主动问他们要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张口,都是他们主动给我,我才收。”
马伊琍说小时候和妈妈去逛街,看到喜欢的鞋子但从来不张口说,妈妈问喜欢这个吗?她摇头,喜欢那个吗?她摇头。
自己就是不主动张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等着妈妈去发现,如果没发现,就会一直绷着脸,以至于每次逛街都闹得不欢而散。
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总是去隐藏和伪装,以为才最安全。
4
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甚至抹杀个体自我,以使自己去适应社会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病态。
于是‘我’在讨好全世界的时候,也希望有人来讨好‘我’,如果没有,就会把无数个‘我’推到“人间失格”的危险处境。
现实中,想要做到完全不讨好别人确实很不现实,但绝不等同于完全丢了自己的想法和坚持,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讨好,要知道,有时候讨好别人也是为了成就自己。
坚定那些坚持,或许就能成为你不得不讨好的某种力量。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大,内心的世界越来越小,不同频的人在陆续离场,不重要的事要一一放下。
或许同时,我们还可以对他人和自己都少一些期待: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情感、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完全表现。”
愿我们都人间有格,不做一味讨好的人间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