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公司截至目前实施的都是排班制度,一周坐班2-3天让自己多了些许空暇时间来反思近况,不自觉地发现原来公众号至今已经停更1年左右了,简书里的上篇文章还停留在2018年12月19日,过去的这一年在我的网络日记上是一片空白,在自己的记忆中仿佛也毫无亮点和印迹可寻......可能是工作太惯性,生活太乏味,久而久之,人也变得疲乏了,而这真的不是我想看到自己成为的样子,更不是1年半以前我来到这里的初心所向。
上一份工作离职,怀着无比热情与期待,我成功面进了自己想入的行业,踏上了审计人的职业生涯。依稀记得拿到职工卡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充满了梦想燃烧的力量,毕竟离开银行的源动力就是为了捡起当初自己的专业,不想再面对形形色色来银行网点办业务的客户,更不想守着琐碎平常,在当时的我看来难以锻炼能力、快速成长的小柜员岗位。那时,似乎驻留的每一天都在反问自己大学四年起早贪黑,努力学习专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所学非所用,而自己当初又是何等竭尽所能转的专业,这是我该走的路吗?每日都例行常规似的尽心尽力,却实在找不到自我的价值。
但,来到这里真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吗?似乎时光又倒回至2018年的那段纠结的日子,不同的岔路口,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又要再重拾?究竟是自己的因素,还是环境的制约,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1年半多的时间,我所经历的是自己的满腔热血被逐渐冷却的过程。我努力考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尽力做好领导交待的每一件事,以为这样,总有一天自己的能力足以撑起自己的期待,推着自己朝更明确的方向前行,相信即使自己不是活泼讨巧的个性,也总会因做事认真负责、勤勉踏实有冲劲的实际行动让他人认可,得到更多机会去开发潜在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理想,这么长时间,一直处于帮老师打下手的阶段,落到我手里的工作仍是重复性很高,很机械的基础操作,即使通过了所里的上岗考试又怎样?通过了税务师的部分科目又怎样?该能锻炼到人的项目你根本无法参与,甚至有不少简单的业务也轮不到。逐渐地,我甚至自觉有一个词特别符合现下的处境:被边缘化。而无可奈何的策划团队活动的工作总是能“幸运地”砸中我,难道这就是个人的价值所在吗?我所向往的提升专业实操技能,稳步提升薪资,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最终的结果竟是如此意料之外的局面......“朝九晚五”、“机械劳动”、“停止思考”、“循规蹈矩”、“冷漠生活”,是冠以这段时间的标签。温水式的养法,几乎让人不太想折腾动弹了。
毕业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自己一直是颇有目标的去工作、去生活,拼尽全力、不断扑腾,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我忽略了沿途的所有人和事,感观也变得麻木了,有所得,可大多与自己的付出是不成比例的。或许不少人会说,你的量还没达到引起质变的那个关键点,而当下的我只想说,我能力有限,也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努力就有相应回报的。今天的我是失败的,无所成就,没有物质积累,没有感情结果......
2020年,就想给自己一个gap year休整一下,顺其自然,感受生活吧......
写于2020.02.28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