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前,身边一众进步少女们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消灭屯课活动,受其影响,我也决定趁假期消灭一下自己要积灰了的屯书,防止假期生活在宅居中完全荒废。
当晚在书架前左晃又逛半晌,终于精挑细选了九本,一天一本,自认合适。
先来一张大合影~
直至假期最后一天,晚上十二点过十分,我翻过最后一本《蒋勋谈文学》封底,任务达成。
整个阅读过程像是一个寻宝游戏,那些摆在书架上没有被读过的书,或是翻过几页觉得无味,或是还未来得及看就有了新宠。我并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宝贝,但寻到了,就很惊喜。
就像我读到下面这三本书时的感觉一样,是挖到宝了。
1《前世今生》
一本让你绝对不会犯困的心理学畅销书。
对于轮回,一直是七分怀疑,三分敬畏,当看到轮回在真实的心理治疗案例中出现,那种冲击力大概就是此书畅销的原因了。
女主凯瑟琳在多次催眠治疗中,看到了自己的86个前世。
86个,只看数字就觉得夸张了,等看到书中“大师”所讲的轮回规则时,便是真的吓到了。
按书中所讲,每个人在由纯灵魂状态回到肉身前,都要先领一个“特性”,如贪婪、色欲等,这一世就要去“偿债”,也就是要去克服这个特性。
若是很不幸这一世怂了,没做到,那么下一世就要重新来过,同时还要带着新领的另一个债。于是,下一世就会变得很艰难。
仔细想想,是不是挺可怕的?
我一直相信,我们一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尤其是坏事,都是要来帮我们去学会某样东西的。比如总是不独立的女孩子,也许就会被安排一次次失恋,直到有天她醒悟自己才最靠得住时,才能遇到好爱情。学会了,便不用再为此受苦。
如果书中所讲为真,那么如果一直学不会,就要下一世继续学,甚至学86世。
看完后我在想,我的前世嘛,好像还算争气哦,自己这辈子要填的坑还不多。
2《幸福的建筑》
读这本书那天,受一位长辈邀请,我跟李大厨去了郊区的一栋别墅里做客。
刚跨进院门,我俩的心就被勾住了,等去院子里摘了石榴、赏了山楂,挨个闻过铺在地上和围墙上不知名字的花儿之后,就真是口水要流下来。
午饭后小憩,我靠在床上听着窗子外面风吹树摇的沙沙声,看半透的窗帘跟着摆啊摆,有那么几秒钟真的出神了。
都说境由心生,但不同的“境”,许是也化得出不同的“心”吧?
回到家里,便刚好打开了这本《幸福的建筑》,是跟自己心境恰到好处的契合,于是读得极为幸福。
这本建筑类书,上架建议写的却是——外国文学,作者不仅仅在讲建筑,讲美学,也在讲生活,讲心。读起来也是轻松,不需任何建筑专业背景。
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当我们结束了为了那些我们并不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眼红又焦躁的一天,独自一人回到家。
看到屋外的花园和四合的夜色,我们便慢慢重新跟更加真正的自我建立联系,而他,一直就在舞台边静候我们结束我们的表演……
我们终于能够——在一种深刻的意义上讲——回家了。"
我不曾仔细想过,家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起,我或许会说家是和最爱的人在一起的地方,或是让我们在一个动荡的世界里获得安宁的所在。
而作者说——
“家,是帮助我们怀想起真正自我的重要存在。”
把这句话反复读了几遍,好像又看到了自己白天出神的样子,想来那一刻,我的确没有跟谁呆在一起,我完完全全跟自己呆在一起了。
如果不是那天的经历,我不确定这样一本曾被我翻过几页就丢在一旁的书,是否仍会如此打动我。
或许一本好书和读者的最好的缘分,就是这样不期而遇又一切刚好了吧。
3《蒋勋说文学》
如果说前面两本书的好看是意料之外,那么蒋勋的书,就是意料之中了。
曾痴迷于蒋勋细说红楼梦的音频,便一下买回来了一整套书,不知说红楼,还有有说唐诗,说宋词,说文学。买来之后却就放下了,一年多了连书封都没拆。
这种纯文学书,大概的确是少了些让人阅读的紧迫感吧,如果说大部分书读来都是“无用”,那它们该算是“无用中的无用”了。
蒋勋老师是讲故事的高手,书里选的不论是诗经、楚辞,还是汉乐府,让人头大的原文,在他看上去很随意的几句讲解下,就立刻有了场景感,而且还会学到作品以外诸如历史和时代文化之类的知识。
虽是好读,但仍觉得这本书还是要不慌不忙悠悠闲闲地读才好……因为看到一个好句子,真的会忍不住驻足。
书里讲《洛神赋》,其中一句——“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讲洛神的美就像是轻云蔽月一般时隐时现,又像回旋的风把雪吹了起来,浮动飘忽。
读时看到“流风之回雪”,真是一下觉得心都柔软了几许。
如今还有谁在形容一位姑娘的美时,能想得到风回旋吹起落雪这样的比喻呢?又有谁能洋洋洒洒写下一千字,用尽所有修辞,只为了讲心上人有多美?
如此再想到读书的“无用”,会觉得哪怕这本书读过只记得这五个字,也是足够了。
无用,却是无限美好。
一句话形容我对这次自己设计的消灭屯书活动的感受——不会轻易推荐他人尝试,但自己会上瘾。
九天九本书,因在假期,完成起来不难,只是如此速度阅读效果确实一般,所以并不太推荐。不过类似玩寻宝游戏的体验,又着实很有吸引力。
现在好像越来越少人会去立诸如“一年阅读一百本书”这样的计划了,批判的声音很多,说为了数量而读,是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但我总怀疑,把一本书读一遍,真的就比读一百本书更好吗?
而且,如果没有量的积累,能够找得到那一本值得自己去读一百遍的书吗?
至少我会觉得,如果这次没有提前立下九天读九本书的目标,大概自己也只会用同样的阅读质量,读过一两本而已吧。而这几本好书,很可能就又被错过了。
所以,读书还是不要讲那么多规矩罢。
读的多了,自然便知要专注读什么,想读的书多了,也便会去主动寻找更好的读书方法。
祝大家读书开心喽~~
ps:如果下次邀请你,跟我一起组团消灭屯书,你会愿意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