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白术散证
《金匮要略》第10条“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关于妊娠养胎,用白术散,白术散的成分,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蜀椒这样的温热药,一定得针对脾胃有虚寒;
为什么用牡蛎?本来就有胎动不安了,为什么要用牡蛎呢?这个地方,医圣认为得有白带,就是寒湿有中阻的情况,她会出现脘闷,或者疼痛,甚至于呕吐,不思饮食,这是胃中寒湿对于胃的影响,如果是吃得不好,直接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医圣特别注意对脾胃的治疗;再一个,加牡蛎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胎动不安,又有白带,应该给她除湿、利湿,所以,整体上来说,病机分析上,应该是属于脾虚而寒湿的,还是责之于脾胃虚弱产生的寒湿,刚才讲的是,属于脾胃虚弱(湿热不化)型,这个是寒湿型,所以,在养胎和安胎的方面,两张方子在辨证上是截然分开的。
白术散功效是健脾温中,除湿安胎,除湿方面,是侧重于对寒湿之邪,因为后来再发展,就是寒湿白带,用完带汤,这个方子出自《傅青主女科》,湿热黄带,就易黄汤,虽然讲的是一个安胎的方子,但是,对带下的治疗,从中也起到一个打基础的作用,而且,从中再演化出来的新方,这都是源于临床的。
白术散的“方后注”说的是“日三服,夜一服”,这可以看出来,服的量比较小,是散剂,而且还用酒,用酒的道理,作为一个妊娠的特殊时期,用药是应该相当谨慎的,但是,他为什么要用蜀椒了?而且还用酒了?还是认为,这种寒湿比较重,作为临床实践的时候,凡属于温热药,炮附子、干姜等慎用,半夏还可以,因为它是属于妊娠恶阻里面,加上生姜佐制以后,还是可以用的,现在说的蜀椒,这都属于温药,再就是滑利之品,你看茯苓,因为它是补利兼优之品,滑石,利水不伤阴,这都可以考虑。相比之下,当归芍药散就非常合理了,血水同治,而且量也不是很大的,另外,它都是平和的药物。
“方后注”,苦痛,就是疼得很厉害了,加芍药,再一次来看医圣的用药规律,芍药治腹痛,通血痹,缓急止痛的作用。
心下毒痛,疼的更厉害,叫做“毒痛”,不是一般的痛,倍加芎藭;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完全都是围绕着虚寒,而且是胃脘部,因寒而疼痛,拘急,甚至疼痛得剧烈,叫“毒痛”;
在川椒的基础上,觉得还不够劲,需加细辛、半夏,半夏量大的,用到20枚,所以,如果没有临床经验的话,一定要慎重,“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醋浆水就是发酵的酸浆水,是一种清凉的、清热的作用,他就觉得,用一派的温热药,用什么来佐制呢?他没有寒温并用,用醋浆水冲服,牵制一下温热之性。
“若呕,以醋浆水服之”,这就能看出来,这是一种清凉、解热的作用。
“复不解者”,还不行,怎么办呢?“小麦汁服之”,证明可以糜粥自养,即服食麦粥,面片汤这样的,我觉得,小米粥很养,实际上民间有说法,说水稻,它偏寒凉,小米谷物,偏温,温性,所以,小米粥或小麦汁,面片汤两用都有利于养胃;
“已后渴者”,好了以后口渴,一派温热药之后,去虚寒了,还得注意养胃,靠什么呢?先是小麦汁服之,后面是“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还是叫你时时注意,胃虚寒的保养问题,用药治到一定程度,大麦粥小米粥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