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加关注哦!
-
01
-
牛姐姓牛,是我们同学里面年龄比较小的,但是我们大家都喜欢这么叫她,原因只有一个──“牛”呗。
牛姐从小就跟别的小姑娘不一样,别人抱个洋娃娃、踢个毽子、跳个绳。可牛姐对这些游戏不感冒,她玩的是──坐在屋里拆家电,那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多家庭的家用电器细数起来都不用换巴掌啊!
牛姐拆的第一台家电竟然是他们家刚买的黑白电视机,因为实在是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多么神奇的东西,才会让屏幕上出现活蹦乱跳的小人和雷电交加的天气。
趁着父母午休的时候,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螺丝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拧,掀开后盖后,露出一块块莫名其妙的线板,纵横交错的线被焊锡焊住,牛姐撬撬这块线板,动动那根线,竟然忘乎所以地把线从线板上拽下来。
正当她沉醉于拆卸带来的快乐时,忽然听见了父亲起床的声音,于是她像后背着火的兔子一样窜进了被子里。父亲看到已经被开膛破肚的电视以及四处散落的零件。
“出来,一起拆。”
牛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父亲又冲着她喊了一遍,才高兴地从床上跳起来。父女两个一起“研究”起电视各部分的作用来,当时没有网络,牛姐的爸爸跑到书店买来电视机元件及维修之类的书籍,两个人不停地拆装,一直忙到了很晚,第二天牛爸请来了维修电视的师傅,把该焊的对方焊住。并且请师傅给牛姐对电视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上了一课。
有了牛爸的纵容和帮助,牛姐又把“魔掌”伸向了家里的收音机、录音机、自行车等物件。牛姐真是越拆越开心,越拆越顺手,用牛姐现在的话说,当年她可是“拆装界”的老司机。
据说当年牛姐家境一般,自己也做过“肢解”电器之后,无法复原的事儿。如果换了其他家长肯定会心疼电器毁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会毫不留情地去阻止孩子“瞎折腾”。
可牛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拆开电器后,父亲顺应天性,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甚至有时还对其进行指点和帮助。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锻炼了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儿童在最早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探索的欲望,没有被打压下去。这是何等的幸运。当然也奠定了她拥有对待生活炽热之情的基础。与其说牛姐“牛”,不如说牛爸才是真“牛”。
-
02
-
就在前几天弟弟还笑话我:“姐,当年你好调皮,用指甲划坏了咱爸的照片。”
哎!关于这件事我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当年爸爸从西湖回来,带回了一张照片,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看到人生中第一张彩色照片时,眼珠子都要瞪出来的样子。
激动的心情平息之后,是无尽的好奇,为什么这薄薄的硬纸片上就能印上爸爸的模样?这颜色是一点一点描上去的吗?一系列的问号已经灌满了我的的小脑袋,我右手的大拇指竟然下意识的游走到照片前,指甲划过之处,露出了小指甲盖大小的白色。也没那么神奇呀?颜色一划就掉了,只留下白白的一块。
“你疯啦?怎么在你爸脸上划印子?”妈妈的眉眼紧蹙在一起,怒喝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沉思,我才意识到,照片上,我破坏的地方正好在爸爸的脸上。
一晚上,我在妈妈不停的斥责中度过,当年的照片都需要胶片的,而爸爸离开西湖时又忘了给人家要胶片,如果想再冲洗一张,除非跑到千里之外的杭州,所以,家里的第一张彩照就瞎我手里了。
我被戴上了每天只会手脚不闲给家里搞破坏的“帽子”,哭成了泪人。睡着之后,和噩梦纠缠了一晚上。
我现在常常想,妈妈怎么不问问我为什么那么做呢?肯定妈妈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小孩子们调皮捣蛋,理所当然地该受到斥责或者惩罚。我又怨恨我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向妈妈解释:我太想了解那张初见的彩照。
小孩子在新鲜事物面前,会插上想象的翅膀,眼睛里满是惊奇。周国平曾经说过:小孩子亲近人的世界,超然的眼光就会变成好奇的眼光了。我认为这也是孩子们异于成人的可贵之处。
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带动下行动的孩子,有时免不了犯一些“低级”错误给父母添乱。
这些行为被贴上“瞎折腾”的标签,而这个标签被不断向孩子们强化之后,他们也会表现出做贼心虚的沉默或者承认,继而朝“好孩子”方向努力奔跑,把自己的好奇心丢的落花流水。
-
03
-
曾经一位母亲向教育学者尹建莉求助:她每次带孩子去菜市场都很烦,原因是孩子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动一动,经常冒冒失失地弄翻什么。尤其最近,孩子对豆腐产生了兴趣,每次走到菜市场的豆腐摊前,就想摸一摸,不让摸就大哭,有两次还生气地把旁边菜摊上的青椒故意扒拉到地上,打过两次屁股也没用。
尹建莉出招:很简单,让孩子去摸,家长把摸过的那块买下来,回家做个麻婆豆腐,或干脆让孩子把豆腐捏碎了玩个痛快,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
此后这位妈妈不但允许孩子到菜市场摸豆腐,而且自己从网上下载了做豆腐的方法,买了做豆腐的工具,在家给孩子做豆腐看,当所有的工具都变成了孩子的玩具,孩子也感受到更多的惊奇,领略到更多的知识。
孩子在一定年龄段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什么都想去动一下,这是它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教育学者建议我们就像大禹治水那样,去“疏导”,这是对一个孩子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大人们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最好诠释。
-
04
-
们家长看到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破坏东西时,有的感到心疼;看到孩子们弄得乱七八糟的景,有时感到懊恼,东西坏了可以再买;屋子乱了可以收拾;这对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可贵的好奇心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往往孩子破坏性强,创造力也强。(这里的破坏指的是我们大人眼中的破坏)而有些缩手缩脚的孩子,跟早期的过分扼制好奇和探索的天性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鼓励他们激发创造的兴趣,而不能因为一次“破坏”,对他们惩罚,扼杀了好奇的动力。
儿童的好奇心也是有阶段性的,所以在孩子们的这个特殊时期,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这是每个想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父母的必须。
当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的天性没有被扼杀,渐渐的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索和创造能力也培养起来了,这样的经历会积累成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满满的自信,而且对这个世界感兴趣的孩子,也会同样热爱生活,勇往直前。
那个当年拆家电的牛姐,在20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但是我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她穿着时尚,画着精致的妆,集工作狂人与爱好达人于一身,当遇到我们一伙女同学时总是说:“小妞们,家里有接电线、按浴霸、组装电脑之类的活,打电话啊!”
我们暂且把孩子们的大富大贵,飞黄腾达放到一边,在他们的成长路上,让我们先尊重他们的天性吧。
晓方:爱好文学的英语老师,微信公众号:晓方。认为读和写是释放自己的最好方式。相信坚持的力量,愿意通过不断努力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