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之以静心平镜空如明,拼之以热血破浪终一生。悟与拼,一是静一是动,却如阴阳太极纹路一般交融相生个,孕育出了身中心,灵中慧。
心在悟中产生。这不是所谓的“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表面浮躁敷衍的回答,其实是蒙蔽了自己真实的心。这里的心,不时跳动的心脏,其包含在万物宇宙,是对事物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思考,从而真正成为散发出理性光芒的人。而心的产生又谈何容易这一漫长的过程需要“静”的涵养,“谦”的态度。
“静”,古诗有云:“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如此旷然的心境,不被浮华万物所打扰的自我意识,才是真正在只是的旷野中驰骋,与散发出由衷的淡淡幸福。自己有时一呼而应,着实为躁;而当静心享受每一个审题的时刻时,严谨思维如同取之不尽的力量一般,让你满心充实,着实为乐。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冷静的自我,而非“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同其狂感”的愚人。
“谦”,即求学以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此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却落实的人少之又少。许多时候的不确定性往往的因为知识的不牢固,不懂也不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请教之道,不分年龄和地位,这方面他不我强,便虚心请教,而非怀有“位卑则足羞”的自卑感亦是自满不愿的极端心态。古有通儒顾炎武,其治学之谦为后世的楷模,在外旅途中,默诵经著,每有遗忘,就翻书温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这难道不是“谦”吗?平时的自己,若遇到难题便将其放漏,不再管及,竟怀着“下次不会考”的心态,现在回想,那是自己是一个固执的愚人。
由此,“静”与“谦”构成了漫漫长悟,理性的心才得以萌芽。可是这样的长悟,是否又太慢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班级里,没有谁因为你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悟而称赞你,在那时,进度会早已将你抛去千里之外,还有什么心思去悟呢?在这过程中还得注重拼,拼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每分每种所有的效率。
拼,韩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日日夜夜的苦读,可这种方式在现如今又是否使用呢?我始终不觉得拼是挥洒所谓的血与泪在学习上,不是花大量精力与时间来一天到晚无厘头的学习,装出一副奋斗状,这应该是一种有计划的拼,从而“慧”,由此产生。俗话说“静能生慧”,同时“拼”也能生慧,这种回是自己对学习的把握,以及在题海中有节制的选择。自己曾一度认为高中是做题,但大多数时候时间花了,却未见成效,“拼”在时间上,是不明智的,者更应该是有思考的去做题,不求多,但求质。再思考过程中,“慧”便产生了。
身中心,灵中慧,是值得穷尽一生所抵达的境界。其中更需要的是“悟”的境界与“拼”的精神。学习如同改革,按照明太祖一句话:“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得移,既得出,体无完肤矣。”这路途漫漫,难免艰辛。
尽其所有,以心以慧,恒年自能。
高中算是将华丽词藻发挥极致的时期,特别还以一种故作高深的姿态。
当时我在整个湖南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里,充斥着对强者的崇拜和成绩等级的划分,巨大的压力像被蒙了层油一样,人已麻木,听不到情绪的呼喊。笔下的文字,也多了几分傲慢和冷酷。
这篇算是其中不那么矫揉造作的,现在看里面的内容确实还有几分启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