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不惧怕死亡,猝死更谈得上是上天的恩赐,但我惧怕疾病(尤其不治之症),因为那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慢性凌迟。
托尔斯泰这部晚年作品可称得上描写死亡的巅峰之作,刻画死亡的狰狞残酷尤为细腻真实,让我看了都不禁开始思忖起自己的晚年是否也会陷入这种可怕凄凉的境地。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顺利的法官在自己志得意满之际患上了绝症,而周围人的反应十分现实冷漠,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在死亡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而对将死之人出于道德的隐瞒和怜悯,有时候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折磨与痛苦。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拖延的绝症反而会冲淡旁人的悲伤,久而久之还会使人感到负担与不耐,此时患者就得承受更多负罪感(老而不死也是一个理),当死亡最终来临时,无论对患者还是其亲人都是解脱,伊凡也是如此。
最可悲的是,直到受尽疼痛折磨,挣扎在死亡之际,伊凡才开始真正思考起人生的意义和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还有人生的所有东西其实他都不曾拥有,然而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为此感到庆幸,我真是得感谢柯南道尔。初中十分迷恋福尔摩斯,他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生命的旅程到今夜为止,我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视死如归。可以说是让当时的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影响终生,从此以后我就是在按这句话活着,把每一天都尽量当成最后一天,追寻内心真正想要的,喜欢的就要争取要去的地方马上就去要做事的马上就做,每天都要问自己一遍“有尽力活着吗?假如明天死了有憾吗?”,当然了后来有很多松懈,今天读了这一篇又回想起,也是该重新践行起来了。
还有一个庆幸的点就是,也是初中忘了哪篇文章看到哪位哲学家说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属于你”之类的话,也是大为震撼,从此也是抱着“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的态度来活着,常常调侃自己一无所有,所以当我失去任何东西(物质丢失或被窃、情谊的淡薄和决裂、生死离别),大多时候都是很淡定的(当然我还不够超脱),既然没有任何东西属于我,失去又从何谈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早已一言道破。
这篇小说对社畜真是一个警醒,人生在世本就苦短,许多人至死都从未想到自己内心到底要什么,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混沌的一生,或是迫于现实与责任一生都在和自我拉扯(这类我也没法说什么,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与无奈),糊涂也自是有糊涂的快乐幸福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尽量多听听内心的声音,别等到将死之际才幡然醒悟。而这一切对伊凡·伊里奇先生都为时已晚,愿你下辈子能真正地为自己活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