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此时的你正在晚上九点半之后的教室里疯狂的刷着题,不敢停下来哪怕一分一秒,你的书桌上摆满了做过的,未做过的习题卷子,你周遭的同学与你一样,自觉的,非自觉的,都被困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你很累,但无论多少次抬起自己的头瞧见前座的那个人时,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而前座的那个“傻子”,这个教室里唯一的异类正嚼着口香糖,把脚放在书桌上,翻阅着刚刚买的杂志。你想笑,因为这幅光景放在此时是如此的滑稽,超自然,根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间“神圣”的教室。你想哭,是因为你知道,在座的所有人,包括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考过你眼前的这个人。
狂想曲,皆非你我凡人能略窥一二,只有生而伟大的狂人,才能一探究竟。
虽然我的心既傲慢又温柔,我的性格柔弱,然而,我是不可战胜的————卢梭
从影片的名字不难看出,弗雷迪·莫库里的传奇只能转述,无需撰写。《波西米亚狂想曲》便是以皇后乐队的传奇歌曲来命名,而歌曲本身可以说与电影一样,映射出了弗雷迪·莫库里感性又狂想的一生。
初次想要加入乐队的他,腼腆,胆小,似乎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的格格不入,甚至被乐队成员直指其牙齿形象无法担任主唱,然而弗雷迪既没有生气也没有伤心,而是毫不忌讳的在他们面前展示着自己最大的武器,歌喉。
“我等你们的回答。”唱完之后的弗雷迪转身便走,却如立场调转一般为刚刚还在嫌弃他牙齿的乐队成员留下这句话,因为他知道,人们会前来追随他的脚步,他知道,自己生而不凡。
“你会弹贝斯吗?”乐队成员向着即将离开的弗雷迪急忙发问,试图讨价还价。“不会。”弗雷迪脱口而出,他知道,现在只有乐队妥协他的份,而他却已经拥有做一个“施暴者”的实力了。
从这里开始,我们便随着电影开始认识了这个“有才的非凡者”,弗雷迪·莫库里。
布莱恩·辛格:见证非凡者
从他的履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布莱恩·辛格一直是非凡者的忠实拥趸,其视角一直聚焦在那些不同寻常的人身上。《非常嫌疑犯》里逆天翻转的“受害者”,《超人归来》里的钢铁之躯,以及现在已累计无数粉丝的《X战警》里那些不同寻常的变种人。
而布莱恩自己的脑洞和也相当狂野,身为犹太人的他在童年时期甚至与其他朋友组建过“纳粹俱乐部”,虽然后来被母亲强制解散,但从小他他便不得不在美国这个大环境之下面对着他不同他人的身份:一个犹太人。
似乎是对着“特殊身份”有着某种情感的寄托,他的大量电影都是以这种与社会脱节却又有着不凡能力的人有关,而这一情感主题却恰恰与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如此相似。
在台上的弗雷迪光鲜亮丽万人瞩目,却在台下有着不可调和的脱节感。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他的取向。他与玛丽,朋友,乐队中的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脱节感,似乎没人能懂得他,他自己也不行。
每当夜晚来临时,他只能在家中独醉,褪去光鲜外表的他,只剩下一个孤独的灵魂。
不出所料的,因为自身的错位感与孤独,弗雷迪开始变得偏执。在家中举行疯狂的派对,与自己的男友公开亲密,甚至开始在排练中迟到。越来越自大的他开始轻视乐队中的其他成员,最终在面对着一张400万的支票时达到了巅峰。
他挨着数落乐队中的其他成员,开始将其他人贬低的一文不值。标榜着自己的重要性,认为皇后乐队离开了他就是一具空壳。
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出乎任何人的意料,家人朋友纷纷离他而去,曾经的孤独失落又再一次找上门来。
如同《X战警》里的万磁王,《超人》里的克拉克一般,即使拥有着千万人都羡慕不已的能力与天赋,却依然脱离不了他人无法理解孤高的寂寞,可能有时候,无敌是真的有点寂寞。
但弗雷迪不是那种碰到低谷便自甘堕落的蠢材,也不是在潘越山峰中只能到达中段的庸才,他生来,就是要站在顶端的。最终因为染病而醒悟生命的他只想费劲心思的再一次重组皇后乐队,想再一次回到巅峰。
家人之间也许会吵架,但永远不会离开
在认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并为此道歉之后,乐队里曾经的家人依然回到了他的身边,再次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即使因为嗓音被疾病所干扰,他却依然要在最大的舞台上“震碎天际”,这次谁也不能阻止他,他自己也不能。
那他是如同其他人一样从疾病中醒悟了对生命的珍惜吗?不,在他尚短的时间里,他只醒悟了一件事:有些人,生而伟大。也许自己以后再不能收获爱情,再次错失友谊,但他知道,浪费自己的才能,才是最大的罪过。
波西米亚狂想曲,吹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