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他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喜怒哀乐是在这样一个关系中呈现的,人是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公平的社会学概念,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着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公平理论可以用公平关系式来表示:即op/ip=oc/ic。op指的是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自己对个人所做投入的感觉,ic自己对他人所做投入的感觉。
也就是说,公不公平其实是自己内心的那把秤,秤的时候觉得对方付出的更少,得到的更多,自己付出没有得到想对应的报酬。这种报酬可以使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当这把秤倾斜于对方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公平。凭什么?
追求公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他怎么样怎么样,平时不误正业的,我兢兢业业的却得到这样的结果……”类似这样的想法,这么理直气壮的出现,有的时候这种私密又正当的弥漫了到众人口舌之中,结果都扭曲了原来的面目。
但是,怎样才算是公平。我们永远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也更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同样一件事情,自己做的时候和别人的时候,对于事情的复杂程度估计是千差万别的。看别人做的时候比自己做的时候来得更简单。这样对他人投入的感觉就会降低了。会产生,凭什么,不公平的想法。
对于报酬,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之间比较,别人得到的更容易让我们惦记。特别是不能量化的,非物质上的东西。自然而然,又会产生,凭什么,不公平的想法。
公平其实是来自内心的衡量,不得不说内心衡量的这杆秤也不是总是偏向对方,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占一点便宜。既然公平是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而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偏于那个受害者的角色。所以这个一耗费精力容易让陷入困境的一件事情。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不计较公平不公平,面对你的对应各种社会关系(上级、父母、朋友等)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难免偏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注意了从这件事情上挪开,直接忽略。计较这些对于注意力来说是高成本的。这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抱怨起来,抱怨不仅在于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成长与进步,是一件低效率低回报的事情。
如果让你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失让你难以忽略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他的做法使你受到怎样的伤害,正面沟通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