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这本书的理念依旧不算过时,若是我能在它出版的时候就看到,估计一定觉得无比惊艳。过去,我总绝对地相信,产品质量是最根本的,总觉得有种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高性价比,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这本书里,作者不再停留于考虑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是强调了占领心智的重要性,若消费者都不曾知道你,怎么会购买和使用你呢?又怎能感受到所谓的高品质呢?
有时候,遇到一本带着有趣观点的书,我真觉得后悔没能早早看到这些内容。
除了概念本身,我记得有一点也特别有意思,在最后一个章节中,他几笔带过一些核心内容,并在每个要点句末都表示这个观念也在自己的某某某书中被充分阐释,作者真是把营销也应用于实践中去了。
不得不说,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营销”,之前我看听书的文案,里面有的老师就会在提到某个与本文相关的概念时,他们只强调联系或者概念的本场景新应用,但不会再次深入了,只在讲完终点后提一句“这个知识点我们在某某某次讲过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想这还真是个宣传的好办法,不了解这个老师的人,肯定有一部分会因此而买另一门课或者买他的新书。
然而现在我发现,早在特劳特写《定位》时就已经使用地炉火纯青了,一个经典妙招还是比较经久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