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
她说“你冷漠的时候,像另外一个人”···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吗?
我自己问自己,
答案是···
曾经在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独自闯荡时,在街上听到一声东北话,就会倍感亲切,大有马上过去问问“你是东北哪嘎达的?”的冲动。
与出租车司机的吹水,也一般都是从“师傅,老家是哪儿的?”开始,如果对方说“东北的”,马上就会有些兴奋的追问“东北哪儿的呀?”···
之后就会是对东北老家,对深圳,对实事的一通瞎侃。
遇到同族人的兴奋,比遇到东北人还要兴奋很多,每每都会用民族语言问候一句,甚至当年还和刚认识的同族大哥家人一起吃饭喝酒。
后来,在深圳久了,遇到东北人和同族人虽然感觉亲切,却没有初时那般的兴奋了。
反倒,在街上看到那些留着小光头的东北大哥和大声说话的东北大妈们,都是敬而远之,说话也改成了“北京话”。
遇到同族人,也会想是否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人啊,找我啥事啊。
其中的变化,可能就是“冷漠”吧。
爸妈第一次来深圳时,一坐上出租车,爸爸肯定会想方设法的与出租车司机攀谈。
比如,“哎呀,你看前边那车,咋开的啊”,或者“你看深圳这儿的花还开着呢,我们那儿现在都下雪了”,如果遇到的是湖南广西等南方的司机师傅,基本不会搭茬,如果遇到了东北河南等北方的师傅,话题就此打开了···
“你老家咋样啊”、“啥时候来的深圳啊”、“家里人来没来啊”···
在陌生的城市里,爸妈对东北人以及同族人,还有着自然的亲近感。
如果白天外出时遇到了东北人或者同族人,晚餐时他们一定会向我们报告他们的“奇遇”,甚至能从简短的攀谈中,他们都会从中知道很多对方住哪里,家里几口人等。
每当此时,“冷漠”的我都会提醒一句“现在外面坏人多,可别多说我们家里的事情啊”,然后再举些网上看来的什么骗子啊,抢劫啊,人贩子啊等例子,我妈则会被我吓的,埋怨爸爸说“就你,成天跟人家瞎说,你听听孩子说的啊”,我爸则是一脸的无所谓,“扯淡,你爸我也是警察,谁是坏人还看不出来啊”。
之后,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持续着寻找他们的“奇遇”。
直到他们回东北,好像也没有变得“冷漠”。
关于冷漠还有许多话想写,今天先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