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这本书,也想系统地读亚隆的书,从当当上下了单,时间终于宽松一些了,见缝插针地读。开始时我惊讶于亚隆以明快的节奏讲述如此沉重的主题,读着读着,觉得越来越不那么轻松。
当我向朋友吐槽某个烦恼的时候,她经常问我一句话:当你将要死去的时候,你还觉得那是烦恼吗?想一想,好像令人烦恼的事不那么重要了,也不那么烦恼了。亚隆在书中也详述了类似的方法:在一年或五年之后,当你回首往事时,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遗憾?你可以做些什么让事情有所不同?虽然我不能确切地想出三五年后或将要死去的情景,但这种从死看向生的角度为我们考虑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人生或许自此改变,也会少些遗憾。
关于死,于现在的我而言,可能还谈不上焦虑和恐惧,虽然记忆力下降、头上的白发提示着衰老,但总感觉死亡还离我远着呢。我还不想死,没有活够,不过也不怕死,甚至认为死是一种结束,一种完成任务,甚至一种解脱。
读这本书,仿佛和一位睿智的老人聊天,亚隆秉承存在主义的理念而不排斥其他流派,处处彰显豁达。在本书中,亚隆先生详尽地讲述了此时此地技术,这使咨询变得真实直接。咨访关系是疗效得以发生的重要基石,亚隆非常重试咨访关系,他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不断落实和检视。他也要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在受到挑战时,他选择保持真实与真诚,在通往真我的路上,他走得坚定而踏实。
之前听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但我读起来受到的触动并不多,可以是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原因吧,终究有小小的遗憾,但同时也留给我再次细细研读领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