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飞向别人的床
2009年,我上初中,在那一年某一个上午,我正在抱着一个在课桌下面藏了一节课而不敢下口的肉夹馍狼吞虎咽,一个朋友来到我身边,神秘地对我说,给你听首歌,然后掏出了他的那个2G内存的廉价MP3。
我带上耳机,一边啃着那个油腻的肉夹馍,一边欣赏朋友穿越半个教室专程送来的音乐推荐。
当时的我还没有长成一个清新脱俗的美少年,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青涩又无知的初中生。
钢琴和弦从耳机中传来,我第一次听到了那首著名的《飞向别人的床》。
我的音乐鉴赏水平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相当高了,第一次听到这种现象级的作品,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
如此前卫的歌词,如此忧郁的旋律,既有民谣的那种颓废和伤感,又隐含着叛逆与愤怒的摇滚精神,真的好特别,好有深度,好装逼!
放学后我回到家,打开QQ音乐,输入“沉珂”,我把她所有的歌都听了一遍,然后又顺利地通过相似推荐找到了徐良、汪苏泷、本兮等等一大票中国乐坛的现象级歌手。不得不承认,QQ音乐的个性推荐真的是相当准确。
我把我的那个1G内存的mp3塞满了他们的歌,每天上学或者放学路上都要带着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别飞向别人的的床”或是“请你不要再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听着他们的歌,我感觉自己的步伐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耳机里的节奏跳跃起来,这让我有了一种快要上天了的幻觉,当时的我只有一米四高,我留那年最流行的锅盖头,穿着当时是初中生潮流标配的格子衬衫和红色帆布鞋,觉得自己真他妈时尚时尚最时尚。
2009年真的是一个特别奇葩的年份,这一年我开始接触到网络,各种牛鬼蛇神穿过网络纷至沓来,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让我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那一年的Justin Bieber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童星,微信和微博还没有出现,偷菜和抢车位是盛况空前的全民网游,贾君鹏是最火的网红,沉珂还没有自杀,非主流还没有成为一个贬义词,而是时尚和潮流的代表。
那一年我们什么都不懂,那一年我们都喜欢非主流。
2. 我爱非主流
我上学的那所初中,位置很偏僻,在县城的边缘的边缘,学校座落在在半山腰上,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还有个殡仪馆,时不时会看见燃烧尸体产生的浓烟,这导致我们每天上学都像是上坟,可以说是相当low了。
我们学校的广播站每天中午都会放一首歌“Yesterday Once More”,每天中午,我听到学校那个混着巨大电流声的大喇叭里传来“Every Shalalala,every wowowowo,still shine……”,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牛逼,因为这几个单词我竟然都能听懂。
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更不知道这是一首世界音乐史上的传世经典,当时的我最喜欢的还是汪苏泷徐良沉珂之流,我觉得他们的歌比起广播里那个要死不活的中年女人的“Shalalala”,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常常捧着一本郭敬明的最小说,带着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单曲循环徐良的“客官不可以”或是沉珂的“嫁衣”,然后以标准的45°角仰望天空,看着学校后面殡仪馆飘出来的燃烧尸体的浓烟,想象着自己是一个颓废忧郁的非主流少年,我捧着一个凉了半截的猪肉粉条馅的包子, 擦了擦油腻的嘴唇,然后在课桌上或是课本上写下“我听的不是歌,是寂寞”,当时我还不知道“装逼”这个词,只觉得自己真是帅得要上天。
尽管现在回头看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傻逼,但其实在当时,“非主流”文化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力的确是相当大的。
在2010年前后,非主流是一种潮流、一种奇特的文化符号。
当时的我们都曾不遗余力地去追逐、模仿所谓的“非主流”,全方位、全身心地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浑身透露着颓废、伤感、忧郁气质的非主流少年。
首先,我们要用非主流的QQ头像,典型的就是一个装逼的自拍加一个不知所言的句子。
然后就是非主流网名,另类一点的会用一些火星文:“陽咣丅啲憂喐”,“丅佽嶶笶”,普通一点的是像“少年玩心吗”、“普通先生i、”这类也很有市场。
最后是个性签名和QQ空间,是个人都要挖空心思地给自己配一条装逼透顶的个性签名,比如“洅见洅见洅吔囨见。”,要是谁的签名里面没有繁体字没有符号没有空格,那简直就是异教徒一般的存在。
空间装扮就更是非主流个性之路中的重中之重,我记得为了装扮空间,我曾不遗余力地去网上找各种空间装扮的教程,学习各种利用利用代码、脚本更改空间主页显示效果的特殊技巧,还要去“QQmcc网”“QQ个性网”找一些图片或者音乐素材,要是看到谁的空间主页竟然还有flash动画,那更是牛逼到爆炸。
“非主流”文化在线下也是相当潮流,文具店里有“非主流系列”的笔、本子、贴纸、还有书包、服装等等周边产品, 基本上都是普通的文具用品上印了一个颓废的少年的照片,或是加上几句含有70%以上繁体字异形字的不知所言的所谓伤感句子,比如“躲甾(暗処)丶独自侑觞”
3. 格子衬衫和红色帆布鞋
前面提到,格子衬衫和红色帆布鞋是当时的初中生潮流标配,在我的印象中,这种莫名其妙的潮流似乎是在一瞬间就流行起来的。
前几天看了电影《李狗嗨》,里面提到初中生就是一群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团体行动的跟风羊群,我回想起初中时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潮流,深感认同。
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我们班的某一个男生突然就穿起了一件格子衬衫和一双红色帆布鞋来到学校,所有人都惊呼,哇,潮男!
此后,渐渐地,班上越来越多的男生都开始穿起格子衬衫和帆布鞋,有红的,绿的,黑白的,这种趋势满满地扩散到了全年级,甚至全校,以至于周一早上升国旗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上就像是打上了一层马赛克。
其实这样的装扮并不算潮流,甚至显得很傻逼,但它就是在这样一个半山腰的中学里面流行开来,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我们觉得这样的打扮很屌很酷很抢眼,当一个又一个男生穿着一身绿色格子衫和一双红色帆布鞋出现在校园里的时候,没有人会联想到“红配绿赛狗屁”,而只会觉得他和其他人一样是个潮男。
除了格子衫和红色帆布鞋,这样莫名其妙的潮流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那个时候女生都爱把头发剪成齐刘海的妹妹头,男生爱留一个锅盖头,还有修身的牛仔裤、束腰的小西服等等,形形色色。
这种流行的源头,我想可能还是来源于当时盛极一时的“非主流”吧。
2009年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回想起初中的那个时代,发现很难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
那时的我听各种乱七八糟的网络说唱,喜欢徐良汪苏泷和沉珂,认为中国最牛逼的作家是郭敬明,写作文必须引用一段从最小说里学来的油腻而文艺的句子,还经常45°仰望天空,让悲伤逆流成河。
那是一个傻逼的年代,但遗憾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傻逼。
但那又是一个很美好的年代,那时的我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用怕,我只需要好好学习,然后幻想自己小宇宙爆发。
4. Yesterday Once More
我在上了高中以后才知道,初中学校里面每天放的那首英文歌名字叫“Yesterday Once More”,翻译过来就是“昨日重现”。
当年循环了无数遍的那些非主流歌曲,大多数我都只记得旋律而忘记了名字,只有这首“昨日重现”依然保存在我的歌单中。
2009年我只听懂了“Every”“Still shine”这几个简单的单词,而现在我已经能够听懂全部的歌词。
每次听到那个中年女人拖着半死不活的调子唱起“Every shalalala,every wowowowo”,我似乎恍然间又回到了那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初中年代。我坐在初中的教室里上晚自习,班主任正在讲is,am 和are的用法。我把耳机线从袖子里面穿出来,把耳机藏在手心里偷偷地听歌,同桌在练习转笔的技巧,让笔飞出去了好几次,前桌的那个女生偷偷地把最后一小嘬方便面倒在手心里,趁老师不注意一口倒进嘴里……
我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条船上,船尾发动机的轰鸣和浪花拍打船舷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空气中有厚重的鱼腥气息,我看到水面下有若明若暗的光线,我知道那是流动的时间……
熟悉的“Yesterday Once More”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昨日的情景一一重现。
Looking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had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So much has chan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