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还有些童鞋不太清楚什么是G端产品,其实也可以理解是B端产品的一个分支,和B端产品类似。但G端产品服务对象不一样,主要为政府或事业单位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服务的群体的一些特殊性,因而独立出来的一个名称-G端(就是Government政府的意思)。
再来科普一下G端的相关服务范围,主要分为3类:
1、公共服务类,就是服务全国或某一地方民众的公共服务类。比如前几年疫情时大家使用的粤康码功能、大家使用的12306购票网站、还有面向深圳的APP:I深圳 等等;我在20年左右就做过面向广东的一个APP,叫粤商通,这是典型的公共服务类。
2、内部服务类, 不对外服务的,主要服务政府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使用的系统。比如内部OA或办公类的系统,我在前几年内部服务过事业单位中建一局智慧工地的一个比较宠大的内部系统,这是属于内部服务系统。
3、行业监管类,主要起到对各行业的监管效果。我在2021年时就做过对金融行业7+4机构的监管平台,这是面向金融行业的一个监管项目。
为什么有很多人不愿意做G端项目,确切的应该是不愿意做乙方,我最近几年都是服务G端项目产品,以上三个类型都做过,相对来说最好做的应该是行业监管类,最难的是内部服务类。主要如下几点:
1、需求经常变动
如果你负责的G端项目是偏向内部服务类的项目,那需求变动是常事,为何呢?因为内部服务类的项目系统经常有人在用。有人使用就会有优化,即使立项文档中有写明功能范围也无济于事,因为业务部门只在乎实际工作中实用的内容,对于立项文档来说是没用的。他们也从来不会看这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是签合同的审计人员。所以哪怕是他们自己提的需求也会赖账。
很多需求功能上个月刚确定好,上线后发现不对,又得改需求,小改还好,有些甚至大改。主流程都变动了,而对于插在中间的产品人员真是两头受难,既要忙着应对客户,还得应对研发人员的冷嘲热讽。
如果你想和客户他们据理力争,几乎是没啥用,而且可能会影响后期的合作。那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合同外的功能点、工时备份好,到时候和他们核对成本。
2、需求沟通成本大
G端项目主要是面向政府或事业单位,提需求的人大多是编制以内的人,甚至大多数人不太懂IT知识,很多时候随意一两句话的需求,也不会给你文字上的信息,只是口头描述,很多比较抽象,如果你不太懂业务知识,基本不太可能胜任这个岗位。所以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招聘产品岗位时,必须要求同行同岗位。
在需求沟通时,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知识,需求随意提,要不就直接按XX这样做,如果你说做不到,他会说XX都能做,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做。其实真实情况不是不能做,是因为项目成本有限,这个成本问题需要考虑好。不是他们提什么就能做什么。
比如我之前在某事业单位做的一个智慧工地的项目,那边靠海手机几乎没有信号,但是需要做设备巡检,怎么做?就是离线功能,先在本地上传数据,等有网络后自动上传到服务器。这个原理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实际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哪呢,一是成本问题二是技术实力有限。
3、随叫随到,没有时间观念
G端项目的客户,多少有点官架子,作风有点偏向官僚主义,总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你们乙方是他们的下属,是他们的服务对象。所以有事时习惯随叫必需随到,不能拖延,但是当他们在忙的时候,你有事情你找不到他们,座位上没人,电话也不接,这时候应该在开会,要不休假了,休假期间一般不会管工作上的事情。
什么叫没有时间观念?就是客户以主观角度来评判你的输出时间,比如和你需求沟通完,然后过几天向你要结果。他也不会关心你手头是否有其他任务,如果到时间你没有及时输出,轻则怼你,重则投诉你。此外周末和法定节假日要随时待命,因为有时候周末他们其他部门上班,需要项目或产品协调开发去解决BUG 。关键问题是G端项目文件好多部署在政务云端上,没法通过远程线上处理,需要到现场连接他们的网络才能写入脚本,然后确定无问题后再布置上线,因此客户现场需要有一个技术待命,我觉得挺难的。
4、输出要求高、数量多
前期我们说过G端项目有点形式主义,需要输出好多文档,包括PPT,还有原型,流程图。和甲方需求沟通时,多是需要输出流程图,或比较高保真的原型,这样相对沟通成本低一些,但这些都是需要制作出相对好看的原型,这些太费时间和精力。
除了以上,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比如答辩,交付,培训等,总的来说G端比B、C端项目要难做一些。随着国家布局数字化战略,再加上鸿蒙操作系统问世,未来G端的项目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