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是小混混地痞流氓群殴打架,随便在路边捡个砖头木棍,甚至赤手空拳肉搏就可以开干。打仗要花钱买装备,是一件很烧钱的事。
如果你不是全国首富或是最大的地主,根本就没有资格打仗。战争不仅消耗的是人,更多的是装备,是后勤保障。
战争是个巨大的吞金兽。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武帝和匈奴开战,一场战役就将刘邦到刘启这祖孙三代积攒的家底全部掏空,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果单纯地计算利益得失。那就像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的那样,即使打了大胜仗也是得不偿失。但打仗不能只算经济账,还有政治账、民生账也要算。
对匈奴的作战,也打出了汉帝国的威风与尊严,所谓汉家雄风、男子汉。这也是刘彻最在意的面子问题。想当年自己的曾祖父被匈奴围在白登山,差点被活捉,刚建国差一点就被灭国。
当然有人会说了,尊严能值几个钱,打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跟匈奴和亲保平安不好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这么说也没错,关键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件事情。虽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历史的走向有时候却是由少数人或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决定的。
西汉跟匈奴决裂的开始就是所谓的马邑之围。虽然这场战役双方没有接触,但却撕破了双方那仅存的一层遮羞布,拉开了汉朝对匈奴几十年战争的序幕。
最让人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竟然是当初反对跟匈奴开战的韩安国。
汉武帝这一手可谓是杀人诛心。我们可以尝试着还原刘彻的小心思:你不同意我对匈奴开战,那就要把你架到火上慢慢地烤。你当初不是反对跟匈奴打仗吗?好,那就任命你为对匈奴作战的总指挥。如果打赢了,那对你绝对是啪啪打脸;打输了,那你绝对也没好果子吃。
反正里外都不是人。当然,这个总指挥也只不过是个挂名,具体作战指挥下面还有四个将军。由此也能看出汉朝的高级干部中很多都是文武双全,军政兼优,提笔写文章,上马能打仗。干部专业分的还不是很细,文臣武将之间也没有严格区分。
汉代对匈奴有两次重大的胜利,一个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另一个是窦宪的勒铭燕然。
巧合的是,这两次重大胜利的最高指挥官都是外戚,即皇帝老婆的娘家人。狼居胥山位于现在的蒙古国肯特山,这里后来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发源地。燕然山位于现在蒙古国的杭爱山。
需要多说一句,肯特山、杭爱山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都是山脉,是一座座山连着山,而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另外加上阿尔泰山就是蒙古国最主要的三大山脉,蒙古国所有的山峰都属于这三大山脉或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