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当时作为父亲的李渊在干什么?

唐高祖李渊

玄武门之变发生之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在宫外生死绞杀,那么,当时作为父亲的李渊在干什么呢?

史书记载,高祖正在太极宫中的海池里泛舟嬉戏,根本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兄弟手足相残的人间惨剧。

突然,李世民的亲信尉迟恭全副武装地入见(这是杀头的大罪)。

高祖见尉迟恭手握兵器,来势汹汹,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何为?"

尉迟恭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尉迟敬德

当时裴寂、陈叔达等人均在场。

高祖十分惶恐,便问裴寂等人:"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萧瑀、陈叔达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当时在场的萧瑀

高祖见一旁的尉迟恭手按剑柄,咄咄逼人,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动手的架势,只得勉强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令,才算平息了这场事变。

高祖又召见李世民安抚。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高祖趾头,恸哭许久,虽有做作的一面,但也显示他心中着实难安。高祖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到了八月,便很识相地正式传位于太子,以太上皇的身份徙居大安宫,不再预闻国事。其实,李世民早就掌握了兵权,高祖禅位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让不让位恐怕由不得他了。

高祖李渊在历史上只给人平庸的印象。实际上,后期李世民对于史书撰写的干预大大影响了人们对李渊的认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进行了一场大清洗,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其他同党同谋一概不予问罪。

太子洗马魏徵、太子中允王珪常劝李建成早些除灭李世民,李世民召见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

魏徵说:"先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李世民素来重视人才,立即改容道歉,于是本来属于敌方阵营的魏徵、王珪也成为李世民的亲信重臣。由此可见李世民在封建帝王中,确实有出类拔萃的广阔胸襟和用人气度。

李世民

高祖李渊退位后不久,便从太极宫迁到大安宫。

史书上虽然没有表明高祖此举是被迫的,但一定也是并非情愿。

​太宗李世民一上台,就罢免了高祖最重要的朝臣裴寂,还为被高祖杀掉的兵书尚书刘文静平反。

九年之后,李渊病逝。

从晋阳起兵开始,对于如何平衡三兄弟之间的利益与矛盾这个问题,李渊从始至终犹豫寡谋,难以决断,丧失了最好的机会,最终使兄弟关系走向了激化。

据《资治通鉴》记载,早在武德元年六月,万年县法曹武城孙伏伽上表,以为:“皇太子、诸王参僚左右,宜谨择其人;其有门风不能雍睦,为人素无行义,专好奢靡,以声色游猎为事者,皆不可使之亲近也。自古及今,骨肉乖离,以至败国亡家,未有不因左右离间而然也。愿陛下慎之。”

这是下面有人提醒李渊,对于太子和诸王的下属,要慎重选择,不合适的人会离间您的骨肉。当时的李渊听到之后非常高兴,还升了孙伏伽的官。

但是,高兴归高兴,初登大宝的李渊,也许根本没有把这放在心上。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你是李渊,你有恰当的方法吗?

我看很难有。

李唐起兵,迅速统一天下,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要解决各种问题。

而储位、皇室内部矛盾的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被忽视,从而积重难返,最终不可收拾。从这一点来说,兄弟反目是迟早的事。

而作为李氏兄弟惟一可能的矛盾协调者,李渊始终没有起到作为政治家与父亲角色应有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D016pudding阅读 232评论 1 1
  • 小时候:清晨,闹钟的“丁零”声还没响,妈妈就开始唠叨了:“宝儿,快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快!快!快!”着急得好像要...
    云蕾Yunbaby阅读 395评论 2 0
  • 005 经过将近两周的努力,作息终于调整到能在5点半自然醒,对睡眠的渴望不再像之前那么强烈。 006 昨晚写了点自...
    也知也非阅读 418评论 13 15
  • 它曾是上海百姓妇孺皆知的游乐场所 ,它也体现了上海的文化变迁 ,它曾经拥有东南亚最早的天桥 ,它的诞生更体现了上海...
    林曦cherish阅读 236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