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要说最活跃的群体无外乎还是销售人员,一通电话或是一次陌生拜访,他们都能从诗词歌赋跟你聊到人生哲学,冬天“带”你看雪,夏天“带”你看月亮,你若不做打断,他们能不停说半个小时。那究竟是什么终极技巧才能促成订单呢?我从最近的一次成交经历对比出了其中的奥秘。
车险就快要到期了,恰巧临近月底,多家保险公司轮番开始拨打我的热线电话,其中交流比较多的有两个销售员。
A销售员会频繁打照会电话,开场白总是对客户提要求或是肯定口吻,并非与客户商量的态度,让人有一种压迫感,例如“您明天投保吧!”“我希望您今天能投保”等等,没有给客户留考虑的空间。在照会时间上也没有参考客户提出的照会时间,总是提前而又频繁的联系,让客户反感。在沟通内容上显得倒较为真诚,吐露了行业的标准和专有名词,也能看出是真的选择了他认为最优惠的政策来为客户推荐,只是传达技巧上还不够老练,没有老销售员那么多的套路。我用从她这里得知的行业讯息向其他销售人员提问,一度被当作从业人员打探行情,可见她提供的讯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销售员虽然也会频繁联系,并每次都比客户约定的照会时间要早,但开场白却完全不同,会以为客户考虑的角度和利客的因素来解释提前照会的原因,虽然这种利客因素未必真实,但却易于被接受,直观上感觉未被强迫,以肯定客户所提出的疑虑为开始陈述的前提,并在话语上站在为客户考虑的角度,更易产生好感与认同。他所陈述的利客因素在另一角度让客户产生紧迫感,认为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例如“本来是要按与您约定的时间联系的,但因为优惠马上截止,就要来不及了,所以冒昧打扰”“过了明天政策就收紧了,监管会改标准,无法按优惠价执行了”“本来是要过几天才交保费的,但优惠下单时间截止到今天天中午十二点,还有二十多分钟,您要是现在不付保费就无法优惠了”。另外的制造紧迫感的原因则可归为道德绑架了,例如“我们优惠就到今天,您不下单我今天都下不了班,饭都吃不上”“您不体谅我,我工作都会丢的”之类同情牌,虽然见惯销售伎俩的人不会买账,但态度上也不会强硬,有一定的效果。
同样是制造紧迫感,但A的出发点是为客户考虑,真的想让客户得到最优价格,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人们对直抒的客观事实往往持怀疑态度,认为定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不利于促成交易;B的出发点则是销售本身,为了快速成交会把每次照会的报价都说成是最低价,哪怕事实并非如此,道德绑架也同样证明交易的出发点是自身而非客户角度。
在交流内容上,A所表达的讯息是真诚实在的,对客户有参考价值,而B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是为促成交易的套路说辞,其利客因素的真实性或真实程度水分较多。从交流过程当中不难看出A是销售新手,且迫切成交的意愿更强,业绩压力较大;B则是销售领域的老油条,套路较深,在成交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技巧,最终达成自身目的。
在与两个销售员交流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在层层诱惑中冲动的与B达成合作,或因为B的谈吐舒服,又或因为他所制造的紧迫感更逼真;但若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会觉得A更加朴实真诚,更愿意把机会给他,同时自己也得到真正的实惠,并愿意与他达成长久的合作,前提是建立在他经过时间的打磨不被行业同化和套路的基础上。
这样看来A就好比中药,副作用小却周期较长,可根治却不易见效;B就好比西药,虽然见效快却副作用较大,治标不治本,易复发。
由此可见,销售的终极技巧就是真诚二字。所谓日久见人心,一时的花言巧语虽然取得了眼前的利益,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是一叶障目的代偿法而已,治标不治本。只有真诚才能赢得终点的胜利,达成长久的共识。要做事先做人,销售最终拼的不是技巧,不是速成,而是人品,是日久天长的信赖。脚踏实地,真诚做人做事,才是唯一实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