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耗宝妈到从容自洽:读书,才是改变心态的最低成本方式

“多读书,一定要大量读书,心态真的会变。”

如今再说出这句话,我不再是盲目附和,而是历经两年沉淀后,用亲身经历验证真理的亲历者。

那些翻过的书,真的重塑了我的心态,改写了我的生活。

两年前的我,对自己没有要求,日子过得没目标、没方向,每天都很焦虑,从来不主动读书,更谈不上学习,把所有时间都耗在家庭琐事里,爱抱怨,完全没有自我,内心极度空虚。

我一边厌恶着一事无成的自己,一边又在原地打转,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从被迫改变到主动读书

直到经历了生活的毒打,我才猛然惊醒,决心要改变。于是我开始逼自己行动,每天坚持读书或听书,睡前沉下心来写点自己的思考。

一开始,也不知道读什么,全凭兴趣读书,觉得有用的就反复读,不知不觉两年过去,竟也读完了100多本书。而我的心态,就在这一本本的书里,悄悄发生了变化。

影响我的书籍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读周岭的《认知觉醒》,仿佛被人点醒了沉睡的神经。

这本书像一本“自我觉醒指南”。作者在书中说,读懂“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用认知的力量找到内在动力;掌握“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的方法,才能明白怎么把事做成。

那时候我才懂,不是我们不想努力,只是还没真正醒悟,还没找到能支撑自己走下去的目标。

就像赫尔曼‧黑塞说的:“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

而塔拉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的故事,更让我深深震撼。

这个出生在大山里的女孩,童年在垃圾场长大,17岁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父亲偏执专制、母亲懦弱顺从,可她靠着自学一点点挣脱命运的枷锁,最终成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

塔拉的经历让我看见,改变从来不是空谈,只要敢迈出第一步,再泥泞的路也能踩出清晰的脚印。

读书带来的改变,还藏在生活的细碎里,悄悄化解我的困境。

以前孩子叛逆,不爱学习,我第一反应就是焦虑,不停地督促、报一堆培训班,结果孩子越来越抵触,我也累得身心俱疲。

直到后来读了教育相关的书才明白,教育孩子不是“推着孩子走”,做60分母亲就够了,要求孩子之前,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榜样的力量,远比唠叨管用。

和老公的关系也曾让我陷入内耗,总把他当成自己的依靠,遇事习惯依赖他,结果越依赖越委屈。

直到读了苏青的《结婚十年》,我才读懂女性独立的意义。苏青出身书香门第,18岁时遵从父母之命结婚,因怀孕中断学业,在重男轻女的婆家受尽冷落,甚至因伸手要钱被老公羞辱,最终靠写作找回自我。

我才猛然醒悟,原来婚姻不是避风港,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附别人,要有自己的爱好和底气,日子才能过得舒展自在。

读书的意义

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又不能立刻赚到钱。可对我来说,读书的意义,从来不是功利性的回报,而是让我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稳住自己的底气。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压力裹挟着,很容易变得浮躁、急功近利,可当你翻开一本书,文字会慢慢抚平你的焦躁,让你在安静中找到内心的秩序。

如今再回望,那些读过的书,早已变成我内心的铠甲。它们让我明白,低谷时不必慌张,只要愿意在书中汲取力量,就能慢慢摆脱内耗,重塑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书里找到方向,活得从容又坚定。毕竟,读书给的底气,足够支撑我们走过每一段难走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