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增长,反而变得不喜欢写字记录自己,同时也对于在生活圈朋友圈公开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件事情,总是要思前想后很多顾虑。年龄的增长,除了带来了眼角的细纹,还带给自己带来从正反两面看待事物思考问题能力,这或许是值得欣慰的。
我的先生时常说我是一个脾气很硬的人,每次我几乎是不客气地承认,我就是一个硬脾气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优柔寡断,做事情拖泥带水的人,现在跟你一起过柴米酱醋生活的人可能就不是我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想想一个人,总会有缺陷的,或许是生理上的,或许是心理上的,或许是性格上的。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在为自我平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做努力。一月底领证四周年,他充满仪式感地送了一份礼物给我,数了数原来我们恋爱至今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他笑笑说,是吗?一点也不痒哎!我笑笑回答,是呀,反而觉得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更加舒服和谐圆润了。这让我想起陈果的一句话,真正好的爱情并不是1+1=2,而是0.5+0.5=1.愿意为对方磨去棱角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是完美的存在。
二月底召开组织生活会的时候BIG BOSS给我提的建议是,端正心态、眼光放长远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反思年底的时候因为工作繁杂,自己的工作思路也没有用心捋清晰,对工作产生了很多抱怨,有次直接说出了“这么多材料检查工作,真是搞死人了”,被刚进来的BIG BOSS撞了个正着。他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或许就是那个指路人。在很多工作和学习困扰的交叉关键时刻,总是可以及时跳出来指明方向。今年工作上努力的方向,就是捋清思路,提前计划及时落实按时总结反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腾出空来学习。
我的先生曾经与我分享一句话—愚蠢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存在的。反思自己最近几年,时常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但是奋力想要掩盖它的存在,以它为耻。人到这个阶段,或许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愚蠢就是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不完美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接受它的存在,就是与自己和解啊!而正是因为身上的这些缺点决定了我从哪里来,正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即将要往哪里去。
去年冬天,懿哥儿已经在早教中心上了两个月的陪同班,他是个自我意识很强敏感的小孩,刚上早教班,总是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有身体接触,小朋友过来抱抱他,他直接会把小朋友推开,也经常会和其他小朋友推推搡搡。过完年开春,我直接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的脱手班,奶奶和娃爹表现得特别紧张,担心他会和小朋友打架,也担心他哭得多了会感冒。结果就是第四天,他就自己穿好袜子进去上课了。当然中间也是发生了因为我的疏忽没有及时帮他修剪指甲,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把人家脸抓花了的事情。发生这种事情,我是比较紧张的,也小心翼翼地探索用怎么样的方式跟他沟通,才能让他接受。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焦虑,最根本其实并不是因为孩子出现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能力上缺陷自我弥补的过程,所以常常也在安慰自己,干嘛那么紧张焦虑呢,与其去过度干预孩子的人生,不如好好地跟随孩子的成长完成自己的成长,至于孩子,我们只需要给他足够的陪伴,在适当的时候,修正他错误的方向就可以了啊。
懿哥儿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这或许是目前为止,我们培养得最好的一个习惯了。周末一起午觉前要讲故事,每天睡觉前也主动提出要讲故事。有个朋友说我真的是个用心的妈妈。我是愧对于这个夸奖的。比如讲故事,有时候工作忙碌一天累得不行实在不想讲,也会拒绝他继续要讲多几个的要求。今天一起午休的时候,他跟往常一样,明明累得不行,还是要床上跳来跳去折腾了一个小时,抓我的头发,甚至把头发放到嘴巴里吧嗒说唔,妈妈头发真好吃。当时我就气炸了,打了他的手,让他去跟奶奶午觉。睡意全无的我跑来书店看完了一本书,码下这些文字。回到家,他马上跑过来抱我。问他,妈妈下午打你手手骂你,没有怪妈妈吗?他可爱地笑着说,唔,没有,妈妈去哪儿了?你看孩子的世界多么纯真无邪,对大人的缺点反而比较多包容。我想正是因为自己做不到孩子这样,所以才成为了妈妈。
时常思考为什么人对于家总是有那么多的眷恋,估计就是因为家是一个日有三餐、充满温暖的地方吧。今天看完的书叫《生活不易 敬之以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如上,无他,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