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李叫兽,但人人都能努力向李叫兽靠近。
细心留意,生活的点滴,然后每次从新的角度思考我们所目睹的一些现象。
也许很多新的角度,对于自己是新的,但对于他人可能会是常识。
但这又何妨,无知无畏地拷问,抛砖引玉地交流,总是会有成长。
一篇略显粗糙的文字,但求阅者不吝赐教。
小区有两个超市,都处于流量比较大的街道旁。两者之间,相距大概只有100-200米,但是带给人的感觉却是,判若云泥般的生意状况。
稍微去体验下两家超市的产品与服务,就超市这个本身属性上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产品的种类与数量、超市内部的布局与分类等。唯一非常显眼的不同之处就是,超市的门口设置。A超市,门口就一些装点用的花圃等,而B超市,门口的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几部儿童游戏机,大人可以投币,让孩子坐进游戏机里面,类似于摇摇车,会播放各类音乐。而且,在不被使用的情况下,也会有五彩的霓虹闪烁。相应地,在这些游戏机的旁边,放置着小型的广告板,上面写着旁边所陈列的特价商品的信息。
因为这点的差别,超市B就显得热闹多了,相较于超市A,在傍晚时分更是门庭若市。
作为旁观者来看这件事,也许可以说,这两家的引流手段真的是不在一个层次的,营销观念之间的差别很可能决定了生死之间的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当下的人类群体,已经缓慢变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所以,在营销中,“拉新固本”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从采用一个“曲径通幽”的方式——不直接把“营销的药剂”作用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引导培养上,而是,转向去培养消费者的娱乐习惯。把“维生素entertain”作为营销的药引,去解决很多群体的消费痛点。
比如,就拿小区的超市来说,主体的消费者是带娃的上班族以及爷爷奶奶辈。这群人,在购买产品时,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原因要带着孩子,而带着孩子这件事,很可能对于他们的购物环节来说,是需要额外的体力精力支出的。因而,这可能不是部分人很情愿的事儿。
而在超市的门口设置了游戏机,这就使得到这个超市购物的那部分带娃群体,可以在购物的时候解放双手。而且,在超市门口有工作人员,就算把孩子留在游戏机里面玩耍,安全性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到,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因为留在门口,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也明显多一些。另外,因为小孩子喜欢上了超市门口的游戏机,这样就容易形成二次消费、三次消费……N次消费等。这个环节中,超市门口的特价促销信息,也能得到很大的浏览量以及形成可观的转化。
2016年,网红、直播,甚嚣尘上。相较于很直接的“氪金”娱乐,在其他的消费领域,去设计场景,增加营销形式的交互性,带给消费者惊喜,间接地去传达产品的优越性。
娱乐,以及引导形成娱乐习惯,很可能消费开流的新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