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志(17)
下午老公带阳阳转超市一进家门就笑着对我说“你想不到你儿子买啥了,”我好奇地接过袋子,把里面的东西一样样往外拿,就是水果饼干之类,一盒笼椒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家人喜欢吃辣,很少买这种不辣还发甜的辣椒。
正要问老公,阳阳一把从我手中抢过笼椒,娇嗔着“吃柚呢,吃柚呢”,再看看这辣椒颜色着实好看,一黄一红,娇艳欲滴,真是色彩美到极致的蔬菜。我明白了,阳阳把它当成水果了,对象还很具体,就是近几天老公经常买的葡萄柚。
我说“这个不是柚,这是辣椒这是菜菜,明天妈妈就给娃娃炒”。
他根本不理会我,一边咕哝着“取胎(开),取胎(开)”,一边用自己的小手抠取辣椒上的保鲜膜。
我耐心的再说,仍然不得理会。他的手已抠的气急败坏起来,继续的“取胎”已带上了哭腔。
优优赶紧过来,拿起桌子上的零食,语气亲切充满怜爱:“阳宝,来,我们吃这个好吃吃”。
饼干,酸奶,香蕉,葡萄,巧克力……优优一个个拿到他脸前晃悠说道,期望着他能“移情别恋”。只见他随手接过一个“啪”地扔在地上,再给再扔。
看着滚到沙发脚的酸奶,我已有些生气。
优优白白忙活被视为空气,与平日里弟弟屁颠屁颠随着他形成巨大反差。遂放弃,无奈地对我说“妈妈,现在弟弟眼里只有辣椒,我给他打开吧……”说着,就顺手撕开了。
阳阳一下子高兴了,一手拿一个,在餐厅来去都转了一会,便张嘴要啃。我赶紧制止“脏脏,还没洗呢,那是辣椒没有做熟还不能吃……”
“哇——”他把辣子扔地上,开始了嚎啕大哭。
唉,我心里已经烦躁起来了,怎么办呢?
看着躺在地上的辣椒发了几十秒呆,我再没说一句话,赌气般捡起它搓洗干净,像切哈密瓜一样切了长长一条塞他手里。
哭声戛然而止,泪眼婆娑的脸上瞬间就是满足的笑容,我暗想着这变脸的速度真是可以,就看到他大咬一口,随即皱眉,“噗”“噗”吐出,还嫌弃地把剩在手里的辣椒扔地上。
我的不耐烦情绪瞬间逃离,优优和我默契相视大笑,接着故意哄逗小宝,拿起辣椒伸过去,说“来,再吃一口”,只见小家伙一把推过去,嚷嚷着“qiu(臭)”“qiu”,径直小跑到沙发旁看起了电视。
看着让人又气又爱的身影,优优说,“唉!弟弟刚开始要吃的时候给他就对了,反正又不辣,大费周折,把妈妈气的还不如让他尝一口,你看现在给他他都不吃了”。
就是,我都想到他把这辣椒当成水果了,怎么就想不过来让他吃一口呢?是我纠结在自己的固执里:是菜,得做熟了吃。而孩子不知道那是菜,他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让他尝尝不就行了,让自己体验的感觉是多么重要啊。这么简单的事,竟让我搞得如此麻烦。
不禁想起前几天大宝的话“妈妈,我才要上坡,你咋就要求我下坡呢……”
我们大人常这样,总习惯把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强加给孩子,朝着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前去,好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吃亏”,我们好心地剥夺了孩子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的权利,抢走了孩子自己体验获得经验的机会和过程。
如果孩子的情感流动被卡住,比如压抑自己、小声抽泣,是因为之前受到过 太多打扰,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是被允许的。这时候,父母要给予确认和鼓励:“妈妈看到你很悲伤,很想哭,哭泣也很好。”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比如孩子失去心爱的小猫,哭着对妈妈说“我好想念小猫。”这时候,焦虑的父母会提出解决方案:“不要太伤心了,我们再买一只。”这样的回应只会让孩子更伤心,因为他对小猫的爱被否定了。如果父母只是陪伴,或者回应“妈妈看到了你的悲伤”,孩子就能完整地体验“失去”的感受,变得自然平静。之后,要是孩子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再买一只,父母再去行动也不迟。 ——《当我遇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