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症状叫做“自证预言”,指的是人会不自觉的按照已知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语言会塑造我们的大脑,当我们习惯了这么说时,我们就会坚信这就是事实,而当我们坚信它是事实时,就会不自觉进入自证预言模式,在生活中不断搜集能证明他的信息,最终让它真的变成现实。
2.共情是有尺度的。如果共情太过,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害一方,大家都对不起他,他就会哭得更加厉害,此时就是共情过度,孩子会变得娇气,不懂得体谅他人。
3.成熟的父母必定是个老道的翻译官,能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和语言,精准的翻译出孩子的内在需求。
4.孩子愿意遵守规矩是出于对父母的爱,因为爱,所以希望被认同,而父母如果能带着爱给孩子立规矩,孩子自然就不会抵触。
5.每天放学回来,休息前先定15分钟倒计时,时间一到就去写作业。
6.每天晚上睡前复盘。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三个问题:今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今天收获了什么。
7.任何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设立直接、清晰的规则,就是给孩子一个强大的外力推动他去行动。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归功于他。没有他遵守规则的配合,事情无法做成。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可以和他说:你看你6点多就开始写作业,为自己赢得了30分钟的玩耍时间,你现在想玩什么?”
8.培养孩子对时间长度有概念。比如说在孩子吃饭、洗漱、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借助沙漏或计时器计时,告诉孩子他做这件事用了多长时间;平时接孩子放学回家,也可以告诉孩子用了多长时间。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引入时间的长度时,孩子就会渐渐有概念。
9.训练孩子养成规范做题的习惯。该做的步骤哪怕感觉繁琐,我们要让孩子一步步写完,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反馈,让孩子知道不要一味求快做题,是要稳扎稳打。遵守规则,和得到正确的结果同样重要。
10.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存在是知觉障碍的问题比较多,好在孩子的视知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
11.面对面辅导法:让孩子做小老师,来讲述当天课堂学习的内容。
首先让这个“小老师”不要看书,用他自己的话,把当天的课堂内容大概讲一遍,用这句话来复述所学知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概述完“小老师”就要开始详细讲解知识点,这时候可以参照课本和读书笔记来进行讲解。
讲完之后可以出题目来考我们。题目最好不是课后练习册上已有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对照练习册进行改装过的,做完题目请“小老师”判断对错讲解题目。
感悟:
这两本书读得很快,筛选了有触动的实操性内容整理出来,概念性的内容都过滤掉了。因为大部分都看过书,有了解,且对实际操作用处不大。
给自己的“一目十行”点个赞。我练成了一项新本领:翻翻书,就大概作者的“道行”有多深。道行浅的,对我帮助不大,翻翻看,筛选出有用的内容;道行深的,尤其是“开山宗师”级别的好书,那就值得细细品读,一读再读,温故知新。
以前读书会做笔记,现在觉得可以不做了。好的有价值的书,指望一次读通、记住、应用,是不可能的;更好的读书方法应该是细读、消化,过一段时间再读、再消化,循环往复,一直到把书的营养完全吸纳到自己的认知里。读多少遍,间隔多长时间,没有定式,只看你的需要。假如你有需要,一定会再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