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洛阳,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可惜来的季节不对,不能一睹牡丹的风采。
关于古都,我最熟悉的要数南京,总记得六朝古都南京,觉得是好厉害的。
来到河南,去了开封。忽然发现,世界之大,在于你的渺小无知。
洛阳,十三朝古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来洛阳之前,看很多人推荐的景区有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老街等。
傍晚到了洛阳,收拾收拾,去老街吧。
一条长街,灯笼装扮很壮观。炒凉粉是本地的吧,很多。然后烤面筋,烤肠,烤串,炒酸奶,脑花,猪蹄,水果汁,煎豆腐,臭豆腐,鸡腿包饭……
不知道吃什么,没发现谁家排长队。
买了一碗炒凉粉,吃了一口烤面筋。
没有还要的欲望……
于是就直接拐去老街了。
有几家这样的小店,经营姓名挂件,明信片和茶杯。
满街都是不翻汤和水席的店铺。虽说这两样是洛阳比较有名的食物,老街里到处都是还是让人觉得不珍贵了啊。
一路走走看看,洛阳老街真的挺老的。街边很多铺面一看就已经废弃了。还在经营的店面也看不出有什么生气。甚至看不出有哪家是洛阳特色。没有特色的铺面流于形式,生命力会有限吧。
有许多卖安徽宣纸和毫州笔墨的,恍惚间觉得好似来了屯溪老街,却没有屯溪老街的热闹。
对开封的杏仁茶念念不忘,看到这个买了一杯。各有特色吧,不记得叫啥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丽景门。晚上挺好看的。
第二天自然醒,下楼吃了胡辣汤。
胡椒真是冲啊,有点咸,挺好吃的。要配着饼吃,结果饼也是咸口的,一个鸡蛋狼吞虎咽吃下去,太咸太咸。
本来打算吃完早饭去少林寺,太随意了,时间上比较赶,主要是到了少林寺就中午了,逛起来会热,改成就近去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景区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四个部分。门票一百,电瓶车单程十元。电瓶车只是从停车场到龙门。其余的地方要一步一步上上下下慢慢来。
龙门石窟是智能景区。可以请讲解,可以租借讲解器,还可以关注公众号听语音讲解,真的很方便。而且整个景区都是无线网络覆盖。
下了电瓶车,首先看到的是龙门大桥。
远远望去,端庄静谧。这个时候,谁也不会知道,走进了龙门会看到什么,内心又会有怎样的震撼。
我也以为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游览。
大禹治水就是在龙门啊,原来有些事情真的要去了解。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世界之大,不过是我们的渺小和无知。
千年的佛祖,千年的守望。
宾阳北洞,建于北魏时期,成于唐贞观年间。
随处可见,精巧,宏大,却残破。无比震撼,无比痛心。
尤其是那些头被毁掉的佛像,太多了。一度想,也许这就是愚昧,只想着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换钱。如果读书了,懂得了传承,也许悲剧就可以避免了。后来又想,读书人也不乏斯文败类。很多事,不能拿读书多少说事。许多人,没机会读书,也不妨碍他们是一个善良宽容大度的人。
一个人的格局,不能用读书多少衡量。
东山石窟数量和造型上完全和西山石窟不是一个等级,如果只是想看石窟,西山石窟就够了。只是游览没有回头路,除非你可以不坐电瓶车自己走回去。
香山寺没进去。不想打扰神明。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
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
愿安息。
离开龙门石窟,直奔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在白马寺镇,刚停好车,就有大妈来推销,上香什么的,我觉得是缘分吧不强求。
饿得前胸贴后背,买了几个牡丹花饼。大爷推荐买一斤,八个,三十八。我觉得尝尝再看啊,买了六个,三十块。狼吐虎咽吃下去,口感还不错,特别是馅料甜度适中。
雨后的白马寺有点潮湿有点闷,人潮涌动。善男信女拖家带口,祈福许愿。小孩子多数也是有样学样。忽然就觉得,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你给孩子什么,他就接收什么。等他有了分辨能力,也许要艰难的和过去挣扎,也许会无忧无虑自由快活的成长。
孩子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
白马寺里还有一些其他风格的建筑,看不看都可。
逛完真的超累的。但是没有什么佛教信仰,也不懂那么多来由,就没用那么多时间。想去吃饭的地方要五点才营业,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是战士,又去了洛阳博物馆。
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一定可以在博物馆找到答案。
凭身份证领票,下午五点闭馆。
上下两层,我们参观的一楼,主要是河洛文化和历史上的洛阳。
一直以为河洛是黄河和洛阳,原来自己太自以为是。河洛是伊河和洛河。
参观的时候,有很多器具的名字不认识,一边百度一边看。觉得讲解员走马观花的带着看不如自己好好看看。
比如同样是酒具,名称不同,形状不同,材质也不同。有什么分别呢?查名字的时候粗略看了一眼。
我们的礼仪之邦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浪得虚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所能用的酒具都是不一样的。阶级决定一切。
古代人制作的陶器造型真的很颠覆,一个生活用品,造型的考究除了阶级的象征外,也是审美的需要啊。
我们常常说,生活不止有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其实,很多人是不要眼前的苟且的,能矫情就尽量矫情。
人生如此短暂,要尽情享受才好。
洛阳水席
吃完了也没问洛阳水席是什么来历,除了吃撑着了,还有就是舒服。
所有水席里的菜品都是汤水类的,比如我认为小酥肉应该是裹了材料炸出来香酥的,结果是这个样子。
迷恋开封吃的羊汤烩面,想吃羊肉,要了烩羊肉。好大一份。
所有的菜品都是热的,连山楂汤都是。吃的那个舒服,怎一个爽字了得。
我平时吃菜从来不吃葱花,可是河南的这个菜里都是大把的葱花,我居然没挑出来,全吃了。还有就是配菜里的黄花菜,是干黄花菜调制的。如今年年吃鲜的黄花菜,已经很多年不吃干的黄花菜了。因为干菜要预先浸泡,觉得费事。但是小时候没有这么多青菜,一般家里总是备上很多干菜。
吃洛阳水席,一直有种小时候的味道,真的好好。
洛阳,没有看到牡丹,但是一样的名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