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忙。一个大合唱,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和闺蜜合作,于是时间上得就和她。这不,又是一大早就排练。
刚安排好排练,赵校长通知我,早上要听我的课。校长推门听课,在学校已是惯例,自己也是习以为常了!
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校长提着一把小椅子,进教室坐下了。
这节课学习“倍数和因数”。就两个主要的知识目标——概念及方法。一是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二是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开始上课,考察预习效果——导入新课——观察题例——发现新知——概念学习——探究方法——巩固练习……整堂课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者因为认知的新知识简单,或者因为有校长听课,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十分长脸。一节课顺顺当当就结束了。
课后,校长专门到办公室来给我的课做点评。一进门,校长就冲我竖起大拇指,这个举动对素以严格要求著称的校长来说,实在是难得。之后,他从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课堂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给予了肯定。
校长在点评到最后结束课的谈话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以往我们的课堂结束时的谈话,都关注两个方面——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以及这节课你喜欢(开心)吗?但,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会质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
是的!一直以来,无论我们的课堂如何改革与变革,我们都忽略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实际上就是缺乏质疑能力。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说老实话,以前我是很反感推门听课的,觉得自己没有准备,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扪心自问,真的每一堂课都会如观摩公开课那样精心准备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教龄的增长和对教材的熟悉,心态上平和了许多,并不在意是否有人听课,从另一个角度讲,自己也有了一定驾驭课堂的能力,算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但真正这样认真的反思却不常有。
正如校长说的,我们要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是要教方法啊!而现在,我们往往忽略方法而一味地教知识,本末倒置了罢。
对教学,常思常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