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了很多书,还是无法改善生活。
之所以这么一年多没有再发文章,是因为我自己陷入了工作、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困境,身心俱疲,有点顾不上学习和写作了,可以说是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当然这段时间我也没有闲着,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
我自认为从大学起还算读了比较多的书(相比于身边的人而言),但是这些阅读和学习(包括MBA)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大的改变,让我开始质疑我的学习策略,因为学习大概是没有错的,最可能错的就是我学习策略了。
所以,我停了下来,认真思考如何学习才是有效的。
过了很长时间,直到我想起一个词:知行合一。
“有效学习”,不应只是有效率,而是有成效。
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就算是有效率也只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十分便捷,我们在电脑上、手机上、大街上天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全世界的海量的信息。大量的新闻资讯占有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爱学习读书的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下载了很多的电子书,却很少能真正阅读几本,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电脑里的电子书有几个G,每天还在多看阅读、苏宁阅读等途径领取免费书籍,要买到这些书的纸质版鬼晓得要花多少钱。然而存了这么多电子书、收藏了那么多鸡汤文又有什么卵用?
知识是无止境的,但是那些知识和信息对我们的真正的影响又有多少呢?我们没有必要拼了命地去掌握大量的知识,我们只需要去掌握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然后去运用它,真真切切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和生活,这才应是学习的真谛。
或许很多人会说,“知行合一”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啊,你这个笨蛋现在才知道啊?
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那怎样才是有成效的学习呢?如何最快捷地将学到的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呢?
当前我的策略是:用以致学、事上练、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和“事上练”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另外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里的“知”并不是“知道”,也不是“知识”,而是“良知”,就是道德,换而言之,你博览群书,在心学里不叫“知”。倒是你做点好事,比如给乞丐点施舍,这才叫“知”。王阳明的心学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备了良知,但是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和验证,这就是“事上练”。
在这里,我借用“知行合一”和“事上练”来表述我的学习策略。“知行合一”里的“知”,指的就是“知道”和“知识”,“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其实未知”。“事上练”指的是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对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和融会贯通。”用以致学“的意思是,学习知识不要好高骛远,找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知识来学习,针对当前你最大的困扰来寻找有效的知识或者应对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来可以验证你学的知识是否有效;二是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获得生活质量上的提升和学习的成就感;三来能让你更深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便于知识的积累。
打个比方来说,我现在写这篇文章,我不是去网上买了多少关于微信运营、文章写作方面的书籍,而是直接打开电脑就写,碰到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再去网上搜索问题的解法,注意力始终不离当前最主要的事,学习只是辅助性的工作。我们所能经历的,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已经有无数人经历过了,历史长河中不乏牛人已经对我们所能碰到的问题早就有了无数的经验教训和最优解,我们不需要每件事件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省时省力的做法就是去学习别人高明的做法。
“用以致学”本身就能做到知行合一,宗旨就是直面自己当前所面临的难题,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来解决,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去学习,学习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事上练”是验证学习效果、加深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效果就再学习另外的方法,直到有效解决为止;
“知行合一”可以是“用以致学”和“事上练”的概括,也是“学”和“练”的延展。很多问题会一再出现,也会变着样式出现,学到的知识要有延展和完善,才能解决更加普遍性的问题。
“用以致学、事上练、知行合一”是我目前认为还算合理的学习策略。我也在工作生活中验证这个策略的合理性,当然这个学习策略还是有缺陷的,因为如果只是这三条,会让我们的学习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好像学习到的都是小技巧而已。还有可以完善学习策略的一条原则是“系统思维”,篇幅问题,以后再说。一篇文章太长的话就会失去读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