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要一次性读完整本吗?
如何读书才更有成效?
读了书记不住、不会用怎么办?
针对这些问题,我找到了很多读书方法,也尝试使用了很多。这里有我们熟知的费曼学习法,就是以讲助学,讲书是一种沉浸式学习,让我收效颇丰;有洋葱读书法,“因概少切复”,即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提高了我的读书速度。今天我又遇到了一个新的读书方法——熔断不读书方法。
这个方法是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提到的读书法,简单就是说,遇到书中吸引你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新的,或是能帮助你解决困扰你的问题,又或是能让你眼前一亮的观点,那么,这时候请暂时停下来读书,思考三个问题。
(1)为什么这个观点对我有启发?
(2)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我的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哪三件不同事情上?
(3)这个启发点有无类似的知识?
你可别小看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背后居然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凭感觉找到的关注点往往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而停下来读书思考这个启发点的运用场景、前因后果、前置条件、类似案例,又在充分调动我们的意识,让我们对启发点的认知更好清晰明了,为践行启发点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读书可以用这个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定人生目标,同样也可以用这套方法。
举个例子:早上听了《5%改变》这本书,“从平时习惯中做出一点点改变,你就可以跳出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尝试用熔断不读书法暂停一下,用5分钟时间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这个观点让我启发?
以前我总认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浩瀚的工程,每天改变5%,多难看到效果。由于长期看不到效果,很容易让人轻言放弃。比如:学习视觉,讲书,锻炼等。而今天这个观点告诉我,哪怕每天改变5%,坚持每日记录,持续下去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2)我能把这个启发点运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我认为完全可以,比如:健身可以从每天锻炼10分钟开始,写作可以从每天200字开始,培养英语思维可以每天学习一句日常用语,培养视觉思维可以从文图转化的基础元素开始等等。
(3)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这个启发点让我想到了《掌控习惯》中浇水的园丁,在花园里边浇花的园丁,浇着浇着他发现水变少了,他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还这样,继续浇,然后把水管开得越来越大,就是不改变原来的习惯,但是不断地增加压力。等到某天水管爆裂;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重新捋下水管,看看是不是水管被压住了。如果你能够停下来,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哪些行为习惯是可以一点一点调整的,那这就是微习惯逐渐发生作用的一个过程。书中还引申出另一个让我启发的点,内在激励的终极形式是习惯与身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习惯的改变才可以持久。比如:每天写一页文字,你就是作家。
熔断不读书法,让我脑洞大开,思如泉涌,你不烦也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