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描述了如何做思考的主人。卡尼曼认为,想要又快又好地做出决定,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等待你做决定的领域,是有足够规律可循的。
第二个原则:你在做决定之前,必须了解这些规律,并且已经通过长期训练掌握了这些规律。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总结出一个词:深耕。
除此之外,卡尼曼还提出,公式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受情绪波动干扰,只关心数据和概率,比主观想法更具可靠性。所谓成长,就是在思考中不断进步,持续前行。快思考让我们在琐事前能够迅速做出判断,把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刀刃上。慢思考让我们深入探索,理性抉择。
通过此书,使自己明白这类如同科学报告的书籍,看得似懂非懂,很多内容只能断章取义,认识的自己的不足。但此书还是为自己思考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总结书中对我的触动点如下:
1、《思考快与慢》大脑中两个系统运行与《认知觉醒》中本能脑、理智脑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后者读起来比较轻松?估计是中国作者对这个外国作者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并用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表达了出来。使得中国读者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2、人类的各种偏见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各种偏见理论模型,所以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深层思考,要基于直觉的信息收集和联想。你不可能收获到你认知以外的信息。
4、对故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辩证关系描述,使我耳目一新。
5、幸福程度取决于你在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中得到快乐和痛苦的瞬间切换能力。
提升自己的认知有以下四点:
1、踏实做自己的事情,实事求是,学会屏蔽杂音。
2、写自己的故事,比编一个故事容易得多。
3、反思自己的做过的事情,并使用各种偏见的心态运动分析,客观地对待自己历史。
4、真实记录自己的故事,并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找出当时的心里状态,客观分析。找出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书的大量案例的形式,是值得借鉴的。把复杂的社会活动,按照理想状态下,回归一个数学模型,即公式决策法。让我有点小确幸,我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
在2014年,原公司有一个项目决策,在一期成功盈利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继续上二期项目,取决于原材料供应量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通过我们前期所有收集的数据显示,不可能满足。原因该行业面临的现实是这种原材料社会供应量已经不足,除非该行业其他企业倒闭停产。在领导们已经否决二期项目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加入了竞争因素,人为因素等条件,通过计算和推演,得到的结论是二期可行。原材料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并把这个报告汇报给了领导。然而,却遭到了领导的批评和同事的嘲笑。人微言轻,此项目最终被否决了。
事实上,两年后,在我们同一区域,多出了2倍产能的装置,并顺利投产,且盈利可观。这2倍的产能装置投产,也成为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挤掉了其他同行业工艺落后装置。
读完卡曼尼的《思考快与慢》,结合此书中讲述的“公式决策法”。让我对这件事,记忆更加深刻,对公式决策法,深信不疑。
开卷有益。对自己的经历客观总结,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提供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