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终于把丹尼尔·卡尼曼的大名鼎鼎的《思考,快与慢》看完了(共计6-7h),收获很大。至于什么是系统1,系统2以及前景理论,且听我一一道来。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居然获得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丹尼尔为什么可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是因为,丹尼尔,用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了经济现象,他提出的前景理论,完全颠覆了经典经济学里最基础的理性人的假设。这就是他对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具体而言,本书分为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介绍系统一和系统二这两个基本的概念,为我们诠释大脑思考的两种基本方式。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的,而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系统一才是真正的主角,由它对日常的一些决策进行处理,只有在系统一遇到麻烦的时候,系统二才出面解决。系统二,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其特征,表现在各项活动都需要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须的努力外,他不愿多付出哪怕一点点。正因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关于大脑的运行机制,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曾经努力探求人解释这些续发事件的规律。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将联想的原则缩减为三个,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联系。至于系统一,是如何凭直觉决策的呢?这就和认知放松度相关,认知越放松,系统依旧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反之,就容易造成记忆错觉。但是系统一也有自己的不足,因为系统一是全凭直觉进行决策的,因此,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因果性直觉就很容易导致系统做出错误的判断。此外,联想记忆的运作也是导致确认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理,光环效应,即夸大情感的一致性,例如赞同一个人的观点,你就可以能喜欢他的声音及着装等,这也是导致系统一产生错误的原因之一。系统音,往往相信眼见为实际,而忽略了其他的一些证据。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关于启发法与偏见。一般来说,遵照大数法则得出的结论更加精确。按照小数定律,得出的结论,往往会。犯严重的错误。此外我们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事先都会有一个锚定值,无论是暗示或者明示的,这个锚定值影响着系统一的判断,我们做出的结果最终,会更偏向于我们内心所预设的那个锚定值,这就是锚定效应。这种锚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限量购买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定价或谈判前的一个锚定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可得性启发法就是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替代必然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即可得性偏见。风险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而独立存在的,不会老老实实等着我们去测量,风险这个概念,是为了帮助自己,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情况,尽管这些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没有真正风险,或客观风险这回事。因此,关于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风险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专家们的预测,并不比普通人的预测更准确。关于启发法,有两宗罪,第一宗罪,他过于喜爱预测不可能发生的,或者低基础比率的事件。启发法的第二种罪,他对证据质量不够敏感。依赖因果关系基础比率,与依据统计学基础比率相比,更能令人获得满意的答案。人们往往对自己反复多次的行为,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因为,所有的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而非自己比这次表现得更好或更糟。
第三部分讲述了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纳西姆,塔勒布在自己的著作,黑天鹅中,引入了叙事谬误,用来描述存有缺憾的往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例如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错觉。人们常会为过去的憾事,编造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以此来蒙蔽自己。人类是没有办法预测未来的,在于预测这个问题上专家预测都准确性,于简单的运算,结果相当,甚至还要低于简单运算的结果。有时凭直觉闭上眼睛做出的预测结果,效果还要更好,这说明,在认知放松的,情况下人们所作出的判断会比较准确。那么怎样提高,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有两个条件,可供参考,一个是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二是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减少决策错误的有效方法,看清或者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尽力划出预测问题的类别,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取的分布信息。规划谬误只是普遍存在的乐观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在过于乐观的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同时忽略竞争,导致错误扩大。如何克服,乐观偏见呢,是检验师,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即是先假设出现最坏的结果,有利于打击自己的盲目自信。
第四部分,也是本书的最关键的部分。先介绍一个概念,期望效用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界,所普遍认可任何的观点,其理论认为经济理论的传播者是理性且自私的,其倾向性没有发生变化。人是理性的,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假设前提。然而前景理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风险下,人们的决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前景理论,有以下三个认知特征,一,评估与一个中心参照点相关这个参照点就是现实。二,一种降低敏感度的原则,在感觉维度和财富维度变化评估过程中都是适用的。三,损失厌恶原则。前景理论有以下三个基本原理:(a)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b)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c)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禀赋效应,是指,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关于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模型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对于,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的决策可能截然相反,这就是,保罗,斯洛维克命名的分母忽视。沉没成本悖论导致人们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偏好逆转,在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间的对话有着重要的作用,偏好逆转,被看成是对理性因素模式以及建立在理性因素模式之上的标准经济理论的一种挑战。
第五部分,关于两个自我。记忆往往会自我夸大痛苦的体验。记忆也没有那么可靠。钱可以买到幸福吗?极度的贫穷会增强经验对生活中其他不幸的感受,但是,当一个地区的人家庭收入为7.5万美元时,金钱的提升,就与幸福感的提升,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了。人们常常,会产生各种错觉,例如,被放大了的幸福错觉,其本质就是眼见即为事实,所有者系统一的控制。
最后,关于思维,存在两个系统,系统一,人进行快速的思考,系统二,需要付出努力进行更慢的思考。系统而进行的慢思考,能监督系统一的运作,并在其自身有限的能力下尽可能占据控制地位,尽管系统一还是占据核心地位。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是永远相抗争的。传统的芝加哥学院派,对人类理性的信心和防止人们做出错误选择是没有必要甚至不道德的这一观点相紧密联系,理性的人应是自由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诺贝尔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人是理性的这一设想,是用自由主义的方法,制定公共政策的观点提供了,基础,不要干涉个人选择的权利,除非这些选择对他人有害。然而,就如之前所述,前景理论是对这一理性人的假设,进行了质疑。
丹尼尔卡尼曼,这本思考快与慢,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经纪人不一定就是理性的,因为前景理论认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人是会受到当时情况的影响,做出不同的选择,(a)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b)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c)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