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有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堕落放纵。在大学生活中我在学习或者其他的领域,比如社团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上述情况,在开始立下宏伟目标,于中间间歇性踌躇满志,于结尾痛斥自己的持续性堕落。然后周而复始。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动力不足。在平时的时候,经常性主动忽略自己在开始的时候订下的目标,持续性摆烂,然后在目标截止日期之前一边痛恨自己一边尽力弥补自己的任务。然后面对自己明显不如自己最好成绩的成绩,欣然接受,甚至还在感慨自己学习天赋很高。然后就又是上述情况的轮回。清醒的认知,但就是改不过来。
归根结底就是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有抗拒心理。在大学生学习思维的课程中,我学习到认知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只有内外部互相唤起,才能避免自己间歇努力、长期摆烂的恶习。
原则一:制定正诱因(奖励)和负诱因(惩罚)
原则二:让自己意识到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有关,并且让自己觉得它和自己有关。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一的检验
检验时间:5月20日下午
检验地点:宿舍
检验过程:我在宿舍里写作业之前制定了完成作业的奖励和完不成任务的惩罚。只要我在18:00之前完成了所有任务,就奖励自己在晚饭的时候可以加一个冰淇淋。但是自己在8:00前完不成当天的复习计划,就罚自己把你带手机上床。这样的规定之后,我完成作业的速度增长了不少,在18:00之前完成了作业,得到了冰淇淋的奖励。在晚饭之后的时候,我吃着冰淇淋,想着回去之后一定老老实实复习,争取完成当天的目标。但是,我还是高估了我自己,复习工作只完成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我就学不下去了,想着虽然晚上上床之后没有了手机,我可以现在玩回来,所以我就放弃了复习。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一有效,但是使用的时候应当注意老师提醒的外伤内:不能奖的太好,也不能罚得太狠,避免伤害到内部诱因。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为“原则形成报告”
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