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骑自行车上班是无奈之举,昨晚从济南回来时已接近11点钟,没再去单位开回车。说是无奈,还因为这些天热得太快,早上顶着已然灼人的太阳蹬车,早已失却了仲春清晨那种清爽无比的惬意。
距家最近的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在铁路大厦前面,不到500米却在去单位的反方向上。稍远点的锦绣园小区停车点同样不与单位顺道,但单从距离考虑也是我的首选之一。只是以前这两个点都被我发现过无车可取。
这次铁路大厦前的车子倒充裕。远远目测锁定一辆,近前“例行”检查一下车蹬、车座与刹车。这三样可能的故障给我留下印象较深。车蹬破了是常见问题,骑行时总会强迫自己把注意引向它,生怕真的突然掉下去。车座故障是前些时偶尔遇到一次,却搞得很狼狈。当时没走多远车座被一坐到底,还发现已根本无法固定高度,只好像缩进车里的“侏儒”咬牙坚持到下一处停车点。刹车印象最深。那一次骑过中医院前的长下坡路,才发现拉紧刹车居然没有一丝制动迹象,慌乱间还是启用了“双鞋制动”。
“三大件”貌似完好,骑车上路,却立刻被“打击”。从前也会遇到车子蹬起来有些费力,这次却是费力得“异常”。转到兴隆路正面“对”上太阳,没一会儿热汗便冒出额头。沿兴隆路到单位的近5公里,由于近些年的“反复”拓宽,几乎没留下可供稍稍遮挡一下日头的树荫。
到中医院停车点果断换了一辆,送走“难得一遇”的费力,却也没迎来“十分”满意。车链条开始为每一蹬踏发出“和声”,随着步子“喳喳”如叹气一般时急时缓。这与车蹬破损一样是常见故障,只是无法在静止时“显而易见”,遇上多是怪自己运气,实在听不下去也会再换一辆,但却要横穿双向六车道马路的人潮车流,因为此段兴隆路的南侧只有中医院和东城政府路口有停车点,两点相距了有七八里路。
骑过兴隆大桥,顶着烈日踩着链条“叹息”,了无半点欣赏岸柳与水光山影的兴致,低头如耕作一样抵达目的地,已是满头热汗。连续“送”了三个停车位却总不被接纳,终于在第四个位子听到愉快地落锁声时,旁边一个建设局的朋友推着车子过来搭话:“西边那几个车位都停不下,真是差劲!”我问:“怎么没人维修,也不见原来的管理人员了?”他说:“大概没钱了吧,该收的押金早都收完了。”
果真如此么?总觉得哪儿不对,却无奈“欲辩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