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1922-1994)的小说《斯通纳》,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人斯通纳的一生。
1891年,斯通纳出生于密苏里中部布恩维尔村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就开始干农活。高中毕业前,他边上学边干农活,从未想过要离开这片黄土地。
斯通纳18岁的时候,密苏里大学新开了农学院。他的父亲想让他学些技术,好回来更好地干农活,于是他进了密苏里大学。大二大三的时候,斯通纳在文学院教授阿切尔·斯隆的启迪之下,放弃了农学,转入了文学系。后来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读完硕士、博士,留校任教。
在一次宴会上,他结识了一位漂亮女孩伊迪丝,并对她展开追求,然后见家长、结婚。婚后才发现他的妻子爱无能,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他们的婚姻形同虚设。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他与女儿开始的时候心灵相通,但后来在妻子的干预之下,他与女儿的交流越来越少。
工作中,他由于坚持原则(不让某个不学无术的学生通过答辩),而得罪了上司劳曼克思,在之后的工作中,劳曼克思给他穿小鞋,弄得他疲惫不堪。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有了婚外情,他和学生凯瑟琳恋爱了,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但由于外界的干预,尤其是劳曼克思的干涉,他只得和凯瑟琳分开,凯瑟琳远走他乡,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后来,他对劳曼克思进行了反击,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
之后他的女儿意外怀孕,其实她是故意的,为了逃离这个家。他的女婿在二战中牺牲。
64岁的时候,斯通纳得了癌症,65岁去世。
在斯通纳65岁的人生中,他有过快乐,比如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曾经拥有过短暂的爱情。但总觉得他的人生充满了不幸——妻子不但没给他带来一丝快乐,还给他制造了无穷的痛苦;他想和女儿有更多的交流,但是却因为妻子的干预和女儿日渐疏远;事业上,他想完成很多著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可得;上司给他穿小鞋,他想换一个学校,妻子又不同意……
其实,他曾有过更好的选择,但没有迈出那一步。
开始的时候,斯通纳是有勇气的,他坚持换了专业,从事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这一点是我很佩服的,其实大学的时候我也想过换专业,但由于种种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原因,没有勇气去换,留下了些许遗憾。
结婚以后,斯通纳就没了勇气。第一,他可以离婚;第二,即使由于时代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他不能离婚,但他至少可以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干预更多,但他没有,他没有与妻子斗争的勇气;第三,他可以换工作,或者早点儿与劳曼克思做斗争,而不是委曲求全了好多年;第四,即使他开始不能离婚,后来找到真爱后也可以离婚呀。
当然,我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易地而处,可能我还没有斯通纳做的好,毕竟在换专业的问题上,斯通纳已经比我强了太多。
王国维先生说:“人生过处惟存悔”。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我本该如何如何的感受,但其实在当时当地那种情形之下,也只能那样选择。
不过,人生难免走错路,如果有改变的勇气,那还可以挽救。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也和斯通纳一样缺乏勇气,最终是将错就错。因为会有很多因素限制你做出改变,比如你的惰性,别人的劝告,对“重新开始”的恐惧等等。
小说看似写得是斯通纳的人生,其实字字写的都是我们自己。怪不得封面这样宣传呢——“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愿你勇敢一点儿,愿我勇敢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