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温情的故事,让人平静的内心荡起阵阵涟漪。这感觉并不波涛汹涌,只像清晨醒来时那迎面而来的清凉气流,只像夕阳出现在海平面时那一缕缕霞光。这感觉并不来势汹汹,只是一丝一毫地渗入心底,播撒一片种子,再放进几缕阳光,顷刻间,那里就绿草茵茵了!
这则故事像极了幼年里的童话故事书,它们有着相似的结尾: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它带着我找回了一些纯真和一些希望,在某一个刹那间,我又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要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不管是大人们还是这个社会,他们都在不厌其烦地传授着这世界的黑暗和不幸,出生时上帝赠予的纯真迫于形势压迫,早已不见了踪影。所幸,这过往,影子都记得。
我们都曾是和影子对话的人。儿时,你我走在月光下、走在路灯下,最吸引注意力的就是地上的影子了。你走,它也走。你转个身,它就藏到身后去了。忽地,你快快速地跑起来,想把影子甩开,没成想,它紧紧地跟随着,像是咬在了你的鞋子上,怎么都甩不掉。最有趣的也最难忘的事儿莫过于和小伙伴玩“踩影子”的游戏了,你追我赶,你躲我藏,这游戏和赛跑又不一样,带着影子总是要跑对了方向才能躲开对手,不然就会把影子送上门给人踩呢!
有些人与生俱来着和影子对话的能力,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不经意间说出的话都像是地上的那只黑影,在看的人的耳边诉说着衷肠。我既如此。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像主人公那样,无私奉献,真诚待人。
幼年的我,大爱到自成一套理论:“对别人的好应心甘情愿且不求回报,至于别人如何回应,那是别人的权利,这不能影响我单方向的付出。”如今,我仍会时不时想起这套理论,却发觉执行起来困难无比。幼年的博爱与今日的我来说,也是一个谜。
如今和朋友相处,却恨不能捂着双耳,躲开他们的影子。我不愿听她们的快乐和悲伤,那快乐我觉得像是对我的嘲讽,那悲伤我竟不知自己是真诚地同情,还是夹杂一丝窃喜。我讨厌他们的影子,更讨厌这样的自己。
我也时常渴望有人能听懂我的影子,它常孤单。初入职场时,我恐惧,连同这单薄的影子都在瑟瑟发抖,却在同伴的调侃中越缩越紧,终于,自己给了自己些许温暖。面对领导的欺诈,一个人硬撑着坚强地躯体和领导对峙,最后伤痕累累,却只能豁达。渴望有人陪着旅行,却总也没有那个人。我不解,是我的影子太孤僻,还是没有人能读懂?
如果影子可以出卖,那我免费售出。这半生的故事,爱的人拿去,随便享用。味道何如,我只怕它酸涩难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