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话和微信,已经成了人们之间快捷又便利的联系方式。
写信,仿佛成了古老的传说。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保留了手写信的习惯?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怀念着那些手写信的日子?
自从有了电话,我就没有再写过一封信。有什么事,电话一打,立即就清楚明白。
那种郑重其事地写信,焦灼不安等待来信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来德国后,赫然发现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信箱。
原来,严谨的德国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信件。
找工作、找房子、上学、交房租、交水电费、保险、看医生……等等等等,很多时候都要提前写信预约。
所以每天打开信箱,看看有没有信件,已经成为德国人每天的必修课。
三月份受疫情影响,我没有去查看自己的信箱,结果错过了市政府的来信,导致后来我的临时户口被取消。
7月2号和市政府工作人员沟通之后,他们又将我的临时户口重新登记,并于7月5号给我重新分了房子。
因为住址变更,收信地址当然也要更改。
那天从九零后宝妈家里吃晚饭回来,好心的浙江两夫妻,已经帮我把名字贴在了我们那套房子的公用信箱上,好方便我以后收信。
今天早上十点多钟,浙江两夫妻的周姓男主人给我打电话,说信箱里有我的来信,叫我过去拿。
这两口子六十多岁,没有用微信。如果他们有微信就好了,可以叫他们把信拆了,拍照下来发给我即可。
他们无法帮我,我又不想过去,毕竟来回车费要20欧左右,如果信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我就没必要过去,知道就好。
于是我打电话找九零后宝妈,让她帮我去信箱里把信取出来,然后拍照发给我。九零后宝妈答应了,正好今天她老公休息。于是她交代她老公带孩子出去玩时,顺便帮我把信取出来。
遗憾的是我们那栋楼的信箱在大门内,不像很多人的信箱在门口,伸手可取。不巧的是浙江两夫妻不在家,九零后宝妈的老公按门铃,没有人开门,再加上他孩子哭闹,他只好空手而归。
后来,我和浙江两夫妻联系,才知道他们去了明斯特他们女儿家了。
我把情况告诉了九零后宝妈,她说明天再帮我去看看,如果有人开门的话,她就把信拿出来拍照给我,如果没人开门,那我只能自己过去拿了。
唉!也不知道是谁寄来的信件?也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搞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要是我们那儿的信箱,像朋友这儿的信箱一样在外面就好了,这样九零后宝妈就可以轻松帮我取出来,不需要我亲自过去了。
和朋友讲了明天如果九零后宝妈,无法帮我取出信件的话,我就要亲自过去拿。朋友未置可否,似乎觉得那来信不重要。还调侃说,说不定政府叫我去学德语哩。
如果真的是这样子,我倒想真的去学,只怕是老来多健忘,左耳听右耳出了……
不过,就德国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个猜测不可能。因为德国的疫情目前感染情况虽有好转,但并没有完全控制,每天依旧有几百例新增病例。
据德媒报道,为了防止秋冬季疫情的反弹风险,德国政府和各联邦州商讨欲实行“立竿见影”之措,就是“局部暴发局部封锁”,以便第一时间反应。网友调侃说,又是借鉴中国新发地的经验,抄作业。
另据报道,由于世界各国的疫情愈演愈烈,德国政府强调,自7月15日起,根据北威州入境条例,从高风险国家/地区进入北威州(值得庆幸的是,咱们大中国不在之列),需要进行14天自我隔离。
可见,这场疫情持久战,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我心里偷偷希望,在这封信里,有一张送我回国的机票,那我可就美死了……哈哈
至于这封信到底写了啥?明天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