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那天,奶奶一个人坐在老院子里哭,妈妈让我去劝奶奶不要哭,说大过年的,哭什么呢?
那时我不明白,我以为大过年的,就每个人都要开开心心地,不应该哭,于是我就“很懂事”地去跟奶奶聊天,让奶奶不要哭了,带奶奶去吃好吃的。
知道今天看了《三十二》这部纪录片我才重新回头去试着理解奶奶那时的心情。幸运地是,奶奶没有《三十二》里的奶奶一样的遭遇,但奶奶已然是一位老年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发现,奶奶说话没人愿意听,每次聚会时大家都在各说各的,于是奶奶就成了安静的倾听者。
所以我习惯性每次见到奶奶的时候都问些家长里短的,听奶奶说,哪怕那个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后来出来工作了,每次给奶奶打电话的时候,奶奶总是忙着关心我,问我身体好不好,让我照顾好自己,可我对她的关心还没说出口,她就把电话挂了。
回到今天,再去想奶奶当时“不懂事”的哭泣,那一年,爷爷因为生病走了,对于奶奶来说,这无疑是天塌了。
所以在别人看来欢天喜地的过年,在奶奶眼里却意味着从此一个人的日子日复一日。奶奶心里的悲伤除了用哭泣来发泄,似乎没有更好的方式。
要是放在今天,我想我会在一旁默默地陪着,等奶奶哭累了再带她去吃好吃的,告诉她我们会一直陪着她。
还记得爷爷下葬的那一天奶奶拼了老命也要跟着下葬的队伍一起去,可在我们那有个不成文的谣言,如果一方走了,另一方不能跟着到坟上,会被带走的,就这样,大家以“保护奶奶”的名义把奶奶留在了家里。
也许没能最后送爷爷一程也成了奶奶心里的遗憾。
后来每年春节上坟、二月上坟都成了奶奶的悲伤日子,家里的长辈以奶奶年纪大了,上山太累为由,不让奶奶去坟上,其实是怕奶奶触景生情。
好几年过去后,才让情绪淡下来的奶奶跟着去爷爷的坟上。
后来我想也许在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奶奶会经常去坟上看爷爷吧,因为,那里有陪伴她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