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哲理叫量变导致质变。量变是积累,质变是改变。就如同渐修语顿悟。顿悟是刹那间就发生的,而顿悟之前的渐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六祖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五祖告诉弟子们,尽管把心中所悟表达出来的时候,神秀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当时还在寺庙的后院打杂,他听到小和尚都在传唱这一首偈子以后,也对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了这两首偈子以后,做了一个让人费解的举动:他用鞋把慧能写的那首偈子给擦了,然后让寺院里的僧众去读神秀的偈子,说:“依此修行,有大功德。”
作为后世的我们,当然知道慧能是传承了五祖衣钵的六祖,并且留下佛学史上唯一一部由中国大能开示的经典——《六祖坛经》。那为什么五祖当时却推荐了神秀的偈子呢?
根据《坛经》的记载,我们知道在五祖过世以后,神秀在朝廷也有很高的威望,他推崇的是渐修,而六祖所宣扬的是顿悟。
渐修和顿悟有什么不同呢?很明显,顿悟是当下了知,渐修是慢慢改变。那么,作为并不具备上上等悟性的普罗大众,渐修就成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非常重要的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