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听书《改善》
日期:Day5 0810
今天听的书是一本管理学大师的书《改善》,强调了在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并持续改善过程,以达成终极目标。
这本书里,有几个观点值得考究:
1、过程大于结果
在很多的地方,很多的高管,很多知识型IP,都会把“以结果为导向”这句口号挂在嘴边,包括本人曾经工作过的某龙头企业。
作为高管,如果只是关注结果,那是一种变相的懒惰——你要么太相信下属的能力足够完成你所追求的结果,要么你就是根本懒得深入思考,为什么他们达不成结果,或者如何达成你要的结果。
因为,很简单的一件事实,是,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因有果,是无数的过程,才引向某个最终结果。
2、正确找到问题
不管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归根结底,总归是其中的某些关键环节所一步一步导引的。
结果达不到预期,一定是有问题,要么是预期值设置得不合理,要么是过程中出了问题。
而找到真正的问题,并非如表面看起来这样简单。
比如,生产线停电,找到的第一个原因是保险丝断了。那么,保险丝为什么会断?因为灰尘太重了。为什么灰尘太重?因为生产线没有经常打扫那个角落。
如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不仅是换一个保险丝,而是保持生产线的清洁。否则保险丝一样会断。
3、微小的持续改善将带来整体结果的巨大变化
贯穿在整个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微小而持续的改善,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为企业整体竞争力带来巨大的提升。
这句话有几个前提:
第一,所有员工,都参与的微小改善。而不仅仅是几位高管。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态度,一个人的态度改变思考方式。想要获得归属感强、责任感强的员工,就要努力让员工深度参与到企业的改进的整个过程中,赋予他们责任与担当,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喜悦。
第二,微小而持续的改善。针对真正的问题,正式这些问题,进行连续而微小的改善,可以带来多大的不同呢?
举个例子,银行客服电话的体验改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脏产诶的利益,但长久下来,会树立企业的可信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整体业绩。如何解决客户电话能够在响铃2声到5声之间接听呢?首先解决忍受不足的问题,有了足够人手后发现,在员工吃饭的时候,很多电话漏接,于是开始进行三种排班,保证每通电话都有人接,在后来,在客户的问答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再度进行改善……最后带了了企业的长期效益持续提升。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微小的发现和改善,在潜意识里就是一向持续的事情——有的经验历史久远到成为约定俗成,甚至后人已经不知道前人当时要如此做的原因——当初的问题是什么了。
第三,要积累。小的改善,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润,甚至会增加支出,而且也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根本达不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量变。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也适用于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