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身上也放射着思想的光芒|红木棉演讲俱乐部第三次活动纪念文

(为保护个人隐私,特对参与者姓名进行了星号处理)

2021年4月28日,红木棉演讲俱乐部进行第三次活动。按照惯例,此次演讲训练包括1分钟自我介绍、3-5分钟即兴演讲、有准备演讲、三个环节。

01 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1分钟不够用

自我介绍一轮后,大家产生了相似的感受:没话可说的时候,1分钟简直度日如年;一旦打开了话匣子,1分钟实在太少了。

为什么我们把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1分钟?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除了亲近的家人和关系要好的朋友,大部分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听我们做一个冗长的自我介绍。因此,在短时间(1分钟甚至半分钟)内,简明扼要地向自己想进一步认识、交往的人士做出令人难忘的自我介绍,就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为了提高大家这种能力,我们特地设置了1分钟自我介绍。

为什么每次活动都要进行自我介绍?

此次活动,有的小伙伴已经是俱乐部的“老人”,而有的小伙伴是初次参加活动的“新人”。“新人”做自我介绍,很正常。但是,为什么“老人”也要重新进行自我介绍?

试想,我们在不同场合认识了不同的人士,他们可能职位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长不同、个性不同。对于不同的人,我们采用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吗?

在任何场合下,都以不变的方式来自我介绍,是让对方来适应自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介绍。

而区分不同场合进行自我介绍,是让自己去适应对方,是以对方为中心的自我介绍。

以我自己为例。

当我在遇到校友的时候,我可能会向他介绍我现在在哪里工作,曾经积累过哪些工作经验,以后我们在工作中可以多取经多交流。

当我遇到心理学同行,我可能会向他介绍我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分享我曾经做过的项目,以便我们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当我遇到一位老乡,我可能会重点介绍自己来自家乡的什么地方,我为什么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而找到我们的共鸣。

我们在演讲中,需要具有“听众思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我想说出自己的故事,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在自我介绍中,如果你很想说说自己的故事,你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你们是否有充足的时间。第二个因素是对方是否感兴趣。

在没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不顾对方是否愿意听,自顾自地把自己冗长的故事讲给对方,这是有点自私的行为。一来,你侵占了过多的谈话空间,是对对方话语权的不尊重;二来,你在单方面满足自己的倾诉欲和表达欲,而对方或许还没有准备好听你的故事。

放心,在红木棉演讲俱乐部中,我们未来将会设置专门的活动形式,给予相对充足的时间,给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机会。

02 即兴演讲:真实动人、金句频出

此次即兴演讲环节,大家抽到的题目不一,包括以下主题词:痛苦、独立、感恩、价值、放弃。和上次不同,我们特地增加了一些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的“贬义词”。

首先,每个人的即兴演讲风格各具特色。下面,我按照顺序来逐一总结。

匡**的演讲以“感恩”为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自然的手势、走动、转身;我的演讲以“独立”为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以一个长故事说明一个观点;邓**的演讲以“价值 ”为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发散性强、处处给人以启迪 ;邹**的演讲以“放弃”为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自身生命故事和内心变化论证主题;丁**的演讲以“痛苦”为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金句频出、哲理十足。

以下,摘录部分金句与大家共享:

匡 **:”我的姑母给予了我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童年体验。“

邓**:

“实现自身价值,真的需要迎合别人吗?”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丁**:“只要我们具有感恩之心、好奇之心、希望之心,就能对人生产生新的价值体验。”

“有人说,人活着比死了痛苦。但也有人说,人活着比死了更有勇气。”

“把痛苦当作一种人生的经历。”

其次,大家的演讲呈现出一个普遍共性:每个人都关联了个人经历,用真实、真诚打动听者。尽管我们不是专业的演说家,在演讲技巧上仍有不少欠缺,但是,每个人都在即兴演讲中勇敢地谈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贡献自己的人生智慧。这种真实、真诚的态度,是打动人的第一要素。

这也让我想到,未来,我们将要邀请专业的演讲老师,为大家现场指导演说技巧,让我们如虎添翼般使动人的演讲内容得到最佳呈现。

最后,需要注意改进“浅尝辄止”的问题。

短短3分钟的即兴演讲,恐怕只够我们讲清楚一两个小问题。但是,有的伙伴提出了多个论点,在不同的内容之间跳跃,不能深入论证其中一点。

如果叙述的故事没有延展,就无法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如果提出的观点未得到论证,就无法带给听众深刻的认知体验。

总得来说,会影响我们的演讲“价值”。

03 有准备演讲: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收获

在这次活动的报名期间,起初一直没有人报名有准备演讲。我在最后时刻报了个名,补上了缺。所以,我可能有那么一丁点儿发言权。

有准备演讲,因为提供了提前准备的时间,能够锻炼我们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我们语言精确的习惯。在提前准备中,我们通常有充足的时间谋篇布局、推敲字句、体会演讲情绪。在即兴演讲中,我感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啰嗦、不精炼。在有准备演讲中,我因为没有背熟讲稿,现场表现受到影响。不过,总体上看,我在有准备演讲中比在即兴演讲中所用的语言相对简明、精确。

文末,我贴上此次有准备演讲的讲稿,请大家批评指正。

结束语

提到演讲,大多数人都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既没能力、也没内容。摇摇头,算了,还是不参加了。但是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无不是在讲台上散发着个人思想的光芒,无不是带着意犹未尽的收获离开的。


附:有准备演讲稿:《用输出倒逼输入》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用输出倒逼输入”。这是昨天伟红在演讲俱乐部群里发起的话题,我对这个话题挺有感触的。

很多人都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当自己想表达一个观点、想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觉得没多少话可说、没有多少内容可写。或者翻来覆去,就是那点儿话,没有新意。因此,觉得自己平时读书太少、积淀不够。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和写作能力,不得不进行阅读。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原因。

很多人也喜欢读书,但是因为读完书后没有立刻输出的压力,因此读起书来慢吞吞。常常一个月过去了,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务缠身,连一本书都没有读完。

那么,怎样用输出来倒逼输入呢?

这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方式来即时地输出自己的思想光芒。

比如说和别人分享有价值的读书感悟读书之后,我们可以输出读后感、书评、可以把这些收获变成分享小课,在演讲俱乐部或者其他场合进行分享。创办这个演讲俱乐部后,我快速阅读了《即兴演讲》这本书,并且在我自己的视频号中发布视频、快速讲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发到群里和大家共享。

如果我们都有即时输出的压力,鞭策自己必须去分享,那么我们就一定会认真阅读、深度阅读、而且快速阅读。

再比如说通过写作倒逼阅读我从今年元月一好开始践行写作日更,除特殊情况外,我每天写字1000字以上,4个月共写了30万字左右。刚开始,我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思考、过去知道的知识。但是过去的东西,总有写完的时候。为了避免没东西可写,我必须持续阅读,持续更新自己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依然会出现没东西可写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会从自己正在阅读的书中选择让自己有共鸣、有启发的金句,写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

假如我们没有创办这个演讲俱乐部,假如我没有进行写作日更,我的阅读量比现在小得多。这就证明了“输出倒逼输入”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如果你们也想通过“输出倒逼输入”,那么我鼓励你们找到自己的输出方式,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还是其他形式的分享,都可以。让自己持续输出,从而鞭策自己持续输入。




无戒学堂日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