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45 旅行的态度 -《禅的行囊》读书笔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禅修的境界,也是旅行的境界。

六祖年少时,他去给客人送柴,听到念诵《金刚经》,忽心有所悟。一问之下,客人说此经是东山五祖弘忍大师处听受,惠能安顿好老母,这才决心北上黄梅而悟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上的书已经发黄,这是2010年买的,今天听了樊登导读《禅的行囊》,伴着《金刚经说什么》,对这本旅行的书有了新的认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旅行有规划

旅行的轨迹看似随性而至,实际上是紧随着禅宗六世祖师南传法脉的步伐,简述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史。

2.旅行无须勿忙

2006年春天,比尔·波特带着他的问题来到中国,循着六位禅宗祖师的足迹,几乎与京广线平行,从北京下广州,时而火车,时而大巴,时而摩的,时而步行,不紧不慢地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朝圣。

3.旅行要安住当下

他常常走入寻常百姓家,与他们喝茶,与他们吃饭,请求对方帮忙。

有时困在当地,正好看看风景,入乡随俗。他常常让自己放松,累了,洗个热水澡。县城,找个盲人按摩。这个大胡子的外国人,在小旅馆里安顿身心,不忧不怒。

4.旅行前要做功课

他对佛教的历史,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路径,关键人物以及标识性的地点,了如指掌。与其说一路行禅,不如说是纪念。

念天地之悠悠,过客匆匆。

5.旅行要思考

摘抄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背上的行囊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方向。这场漫长的旅行中,有些包袱一念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有些竟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6. 我的当下

读禅宗故事,我很向往那个年代,高手云集,大师辈出。我陷入沉思,这样对吗?大师们都已仙逝,不复存在,是空的。

当我此时坐在火车上,听到隆隆的铁轨声,对讲机的声音,不再向往历史,不再担忧未来,我于是就到达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荐 语 禅是佛教的修行方式,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生活方式。 许多人对禅宗感兴趣,却从未深究:它从哪里来,怎样在中国开...
    博爸阅读 3,342评论 0 0
  • 荐 语 禅是佛教的修行方式,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生活方式。 许多人对禅宗感兴趣,却从未深究:它从哪里来,怎样在中国开...
    奕博作品阅读 5,244评论 0 0
  • 你知道吗?许多美国人或是英国人的发音都存在着“偷懒”现象。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语言大师,都对此颇为诟病。 莱德勒在...
    小预阅读 9,563评论 0 51
  • 转载:www.cnblogs.com/joechinochl/articles/5520803.html Shor...
    forever_smile阅读 11,191评论 0 4
  • 鹿晗——正能量,谦虚,向上。
    正能量L7阅读 2,2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