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珍珍奇遇

80北京老前门火车站

珍珍背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走下火车,走出火车站。她举目四望,眼睛落在了一辆三轮车上。

珍  珍:说着师傅我要去这个地方,她掏出一个信封递过去。

杨师傅:这是皇城根银行,我知道在什么地方,上车吧。

珍珍上了三轮车。

杨师傅:你来找人?

珍  珍:是,找我男人,他在这工作。

杨师傅:好,好,干银行工作好。

珍  珍:大叔拉三轮车累不累?

杨师傅:我姓杨,你叫我杨师傅就行了。其实我不是拉三轮的,是送牛奶的,只不过牛奶消毒机坏了,老板又买不起新机器,停业了,我也就失业了。

珍  珍:干这活能养家吗?

杨师傅:唉,省吃简用呗。现在刚解放,百废待兴,失业的很多,政府一时顾不过来,能有这么一份活干就得知足了,只不过我这三轮车是租来的,每天收入的一半得交给,份子钱,我想我自己要是有辆三轮车,日子就好过多了。嗨,光顾说话,到了到了。

三轮车拉着珍珍,停在一座建筑物的前面,门前挂着一个牌子“中国人民银行北京皇城根支行”

杨师傅:你找的地方就在这儿。


珍珍走下车,背起行李,付了车费。她怯生生地走进银行,和朝思暮想的丈夫马上就要相聚了,她的心在狂跳。她环顾左右,似乎没人注意她;她往营业室一望,一眼就望到李仲城,见他坐在那里,正和别人说着什么,她的心放下来了。但就在这同时,她的思想突然起了变化,她的耳边响起新房中李仲城说的话,“咱俩结婚了,但要把圆房的时间推迟一年,这一年你要好好学文化。我虽然参加工作了,但银行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好比上大学,我才入门,我也得学习,我不希望过早的要孩子。”想到这里,她极不情愿地把目光移开自己的丈夫,转身走出门外。那位杨师傅的车还在那停着。


杨师傅:找到了吗?

珍  珍:没……没有,没有。

杨师傅:按信上的地址就在这,怎么会没有?

珍  珍:我问了人家说调工作了,再找吧。杨师傅,您能帮我找一个特别便宜的住处吗?

杨师傅:找一个小旅店?

珍  珍:不,不,我想租一间房住下,直到找到我男人。

杨师傅沉思了一会。

杨师傅:我住的是一个大杂院,可能还有一两间没人住,咱们先去看看。

珍  珍:那太好了,太谢谢您了。

 



81珍珍住进大杂院

 

杨师傅登着三轮车进了一个大杂院,在一间房子前停了下来。还没进屋,就听到一个女人把杨师傅叫住了。

杨  嫂:你可回来了,隔壁周大妈又犯病了,要不抢救就不行了,你快拉她上一趟医院。

杨师傅摸了一下衣袋,为难地看了妻子一眼,这一切都让珍珍看在眼里。

珍  珍:这位大嫂,我带周大妈去看病,我的行李先放您那儿。走,扶周大妈上车。


杨师傅把周大妈背到三轮车上,珍珍也上了车。在医院里,珍珍忙着给周大妈挂号、看病、取药。周大妈醒了过来,她长出了一口气。

周大妈:这在哪?又麻烦你了杨大哥。

杨师傅:幸亏遇到这个妹子,医药费是她垫的。

周大妈:谢谢,我遇到好人了。

周大妈说着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医  生:我们医院没床位,不能住院,你们取点药回家去吧,不过这几天不能离人,不然有危险。

杨师傅:好吧。

珍珍交费取药,然后和杨师傅一起搀周大妈上了车,把她送回家中。

82周大妈家

这是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屋中除了一张单人床外,还堆放着已经糊好的火柴盒。珍珍扶周大妈躺在床上。

珍  珍:周大妈,您觉得好点吗?

周大妈:好多了,不过,还是气短、憋气。你叫什么?

珍  珍:我叫珍珍。大妈,过一会您还得再吃药。我问您,您和谁在一起过呀?

周大妈叹了一口气。

周大妈:我有一个儿子,七七事变时,他们学生组成的抗日武装在南苑那一带和日本鬼子打了一仗,他战死了。

珍  珍:那您生活怎么办?


周大妈:这不,就靠这个。

周大妈用手指了指火柴盒。

周大妈:不过,这活太苦,挣不了多少钱。

这时杨大嫂端着一锅粥走进来。

杨  嫂:大妈,您也饿了,喝点粥吧。大妹子,你也一块喝一点。

珍  珍:谢谢。

珍珍打开行李,拿出几个火烧。

珍  珍:大嫂,这是我来的时候从家里带来的土产——火烧加驴肉,您和杨师傅尝尝吧。

杨  嫂:那怎么好意思?

珍  珍:不要客气,尝尝新鲜。

珍珍把两个火烧递给了杨嫂

杨  嫂:老杨说大妈离不开人,要不我过来看护看护?

珍  珍:不用了,我一个人看护就行了,再说我今天也没地方去睡。

杨  嫂:那就委屈你了。

珍  珍:不,不,没事。


第二天,周大妈家中,杨师傅兴冲冲走进来。

杨师傅:珍珍大妹子,好消息。

珍  珍:什么好消息?

杨师傅:我刚拉活到区政府门口,那贴着一张招工告示,说北京要建一个大纺织厂,正在招纺织女工,我看你很合适。

珍  珍 :能当上纺织女工我太高兴了,我太感谢你了。走,我这就去报名。

正说着周大妈心脏病又犯了,珍珍忙着给她吃药。

珍  珍:这怎么办,离不开人啊。

杨师傅:多好的机会,今天是报名的最后期限。

珍  珍:算了吧,在这危重病人面前,咱们怎么也不能不管不顾啊!

83杨师傅家

珍珍走进来。

杨  嫂:周大妈怎么样?

珍  珍:平稳多了。

杨  嫂:这可难为你了,也是周大妈有福,遇到你这么一位好姑娘。

珍  珍:可别这样说,人和人相处就应该这样。大嫂,您干点什么活?

杨  嫂:这不,和周大妈一样,糊点火柴盒,补贴一些家用。

珍  珍:我也想找点事做,您看,我也糊火柴盒行吗?

杨  嫂:行是行,可这活太苦,占地方也大,挣钱少,养不住人。你想干活,我想问,你能干点什么?

珍  珍:一个农村姑娘能干什么?我就会纺纱织布。

杨  嫂:这就好,这就好。我想起来了,我有一个表嫂给供销社加工毛线,挣的钱比这多多了,你要是能纺线,不如去纺毛线。

珍  珍:那太好了,我们能去看看吗?

杨  嫂:能,等明天让老杨拉着咱们俩去看看。

84八道湾胡同毛线加工点

许多工人在用纺车纺毛线。一个负责人在检查质量。杨嫂带着珍珍走进来。

杨  嫂:表嫂你好啊。

表  嫂:大老远的你到这干什么?

杨  嫂:到这做活,我们也想干这活。

表  嫂:好啊,进来吧,只是没地方坐。

杨  嫂:没关系,没关系。

珍珍凝视着一架一架的纺车

珍  珍:表嫂,让我试试行吗?

表嫂让一个工人停下来,珍珍上去。

表  嫂:你就用这架纺车试试吧。

珍珍熟练地摇起了纺车,纺出毛线。珍珍把纺出的毛线交给表嫂。

表  嫂:好啊,纺的质量没问题,合格。

珍  珍:我能加入你这行吗?

表  嫂:这样吧,一来你离我这儿太远,二来我这地方人也招满了,不如你们另成立一摊子,况且,供销社目前正在扩大加工点。

杨  嫂:手续怎么办?

表  嫂:很简单,拿街道办事处介绍信去供销社毛线加工部就行了。

珍  珍:谢谢表嫂。

85黄城根街道办事处

珍珍和杨嫂来到了办事处,办事处副主任谢毓桂接待了她们。谢毓桂见到珍珍吃了一惊,觉得有点面熟,但一时也想不起在哪见过她。她走上前,主动打招呼。

谢毓桂:你们什么事?

杨  嫂:我们找谢主任。

谢毓桂:我叫谢毓桂,主管生产和就业,你们有什么事?

珍  珍:我想给供销社加工毛线,人家要政府开一封介绍信。

谢毓桂:好呀,不过,你这么个年青姑娘能干这活?

杨  嫂:能,能,她在我表嫂那试过,又到供销社当场给人家试了一下,人家说她纺的毛线很好。

谢毓桂:那好,你有户口吗?

珍  珍:没有。

谢毓桂:那好办。你先到派出所报户口,再办一个租房手续,二样都办完再来找我,我再给你开介绍信。

珍  珍:谢谢,谢谢。

谢毓桂:不过,我有三个要求,你考虑一下能不能同意。

珍  珍:请你讲。

谢毓桂:第一,人家给你的活可不能出差错,特别是毛线不能少。第二,要保证质量。第三,你这个点成立以后,周围妇女们要来参加,你可不能拒绝。这几点能办到吗?

珍  珍:我保证能够办到,您放心吧。还有,谢主任,我在老家还加入了青年团,我的团关系怎么办?

谢毓桂:那太好了,太好了。你应当把团的关系转到咱们街道团工委来。

珍  珍:好,我这就办。

86供销社松塔胡同毛线加工点

一块长方形牌子挂在门前,上面写着:供销社松塔胡同毛线加工点。

珍  珍:杨师傅,咱们这个加工点算是成立起来了,您们两口子就在这上班,您负责取货送货,大嫂负责发活收活,记载每个人的产量。

杨师傅:这么一来我们两口子是不是把你的岗位给挤了?

珍  珍:我和大家一样,纺毛线,我还要负责检查质量。

正说着,谢主任领着一个人进来。

谢毓桂:开张了,祝贺你们。

珍  珍:谢谢,谢谢主任,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个点办不成。

谢毓桂:我还得感谢你们。你看加工点一成立,立刻解决了十几个人的就业,这多让人高兴啊。珍珍,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纺织厂负责招工的侯同志,他找你有事。

珍  珍:找我?


侯同志走上前来。

侯同志:对,就是找你,事情是这样的,你们这有一位姓周的大妈向市军管会写了一封信,说一个姑娘本来可以报考纺织女工,因为照看她,离不开,误了报名,所以写信请求政府把这位姑娘招进去。这封信就转到了我们那,领导上让我来办这事,我现在告诉你,欢迎你来纺织厂工作。

珍  珍:谢谢,太谢谢你们了。不过现在刚成立了这么一个加工点,我不能去。谢谢,谢谢主任,谢谢纺织厂的领导和侯同志。

这时,侯同志把谢主任拉到一边,他悄悄对谢主任说,“谢主任,这个姑娘行为让人敬佩,她的模样也让人喜欢,你能不能和她说一下,我愿和她交朋友,我是北京人,有住处,生活不成问题,她要是愿意,给我打电话,我的姓名和电话都写在我的介绍信上,拜托了。”

谢毓桂:我可以传信,成不成可说不准。

侯同志:那是,那是,费心了。

87谢毓桂家

北京一个典型四合院,门口是一个精致的中式门楼,门楼旁边还有一个停放汽车的旁门,宽阔的院落,几个大花盆栽种着名贵的植物。这就是谢毓桂家。

谢毓桂下班,推着自行车回到家中,还没进屋,谢妈就迎了出来。

谢  母:毓桂,你爸又来信了,还是让你赶快过去。

谢毓桂:妈,我不是不听爸的话,我真的不想去。那儿没有熟人,生活不习惯,语言还不通。还有,您老了,我去了谁照顾您?

谢  母:是啊,你说的都在理,可是不去不行啊,你爹这辈子辛苦挣的那么大的一份家业交给谁?总不能都给留给外国人吧?

谢毓桂:理是这么个理,可我也有难处。我的婚姻还没着落,现在走,到国外更难找到合意的了。

谢  母:那你说怎么办?

谢毓桂:是啊,怎么办?一件一件办吧。妈,先说您吧,我去国外谁来照料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这么一个人,您考虑一下。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好姑娘,咱不说这个人长得多么让人喜欢,现在只说她是多么善良、厚道。这个人让我信任、喜欢。

谢  母:怎么个善良,厚道?

谢毓桂:她为了照顾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生病老人,误了招工机会;人家来招她去上班,她又为十几个姐妹的工作放弃了这个机会。

谢  母:这样的人真是难找,你把她请来,我要见见她。

谢毓桂:好吧,我把她带来。

88在谢家客厅

谢毓桂带着于珍珍走进来,把她介绍给谢母。

谢毓桂:妈,我把珍珍给您带来了。珍珍,这是我妈。

珍  珍:大妈好,您身体硬朗。

谢  母:好,好,多好的一个闺女,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妹妹就好了。

谢毓桂:只要您喜欢,她就是我妹妹。

谢  母:喜欢,当然喜欢。珍珍,听说你来北京也没几天,也没住的地方吧,要不就搬到我这住。

珍  珍:谢谢您的好意,不过,目前不成。我们这个加工点刚刚成立,车间里放着许多羊毛,我放心不下,我得睡在那。再说,那儿还有一个周大妈,年纪大了,最近又犯了病,没人照顾,我得照看她,所以我恐怕来不了。

谢  母:真是一个善良的姑娘。要不这么办,我给你腾出一间房子,你隔三差五来就行了。

珍  珍:那不给您添麻烦来了。

谢毓桂:你没听明白,我妈要把你当我妹妹,你愿意不?

珍  珍:我听您的。

谢毓桂:那还不快叫干妈?

珍  珍:是,干妈。

谢  母:唉,好闺女。

珍  珍: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平时您有什么事,随时找我,我可以随时来。

谢  母:你有没有相片,给我留下一张。

珍  珍:有是有,照得不好。

        珍珍拿出照片给谢母。

谢  母:好,好,多好看的姑娘,照片我留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