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搜狐新闻:“14000人一夜失业!被裁白领挤爆TikTok,含泪直播失业全程。”
在AI浪潮的轰鸣声里,亚马逊是前线的冲锋手。1.4万个白领被辞退,岗位标准被算法重写。有人说,这是效率革命;也有人说,这是人类替代的开端。没有人宣布「AI取代了谁」,但每一个空下来的工位,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未来的公司,还需要多少人类?
2
AI早已出现在亚马逊的工作流里。
它先是帮人写汇报、做预测、分配仓储路线;后来,又开始分析销售曲线、绩效数据,甚至生成内部备忘录。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内部信中写道:随着我们部署越来越多的生成式AI和智能体,今天由人完成的部分工作,将由更少的人来做。
Gartner在最新报告中预测:到2026年,全球20%的企业将使用AI削减至少一半的管理层。
传统白领体系正在被重新编码。会议、审批、绩效、招聘——这些中层流程,正在被模型吸收。前亚马逊人力主管Beth Galetti在备忘录中写道:
“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官僚主义,让组织在AI时代更快响应。”
外界的理解则更直接:减少官僚,就是减少官员。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经理、主管、协调员,他们的任务正被生成式AI拆解成指令、报表与预测。于是,这场裁员更像是一场静默的内部革命。AI不只是被引入流程,而是成为流程本身。
3
更长远的问题是:当算法逐渐介入流程、当模型开始调整组织结构、人类的位置还能剩下多少?
在本身制造业能力和产品过剩时代,越来越卷的竞争,崇尚效率极致,AI的涌现为推动管理和生产制造效率提升带来了诱人前景;AI本质上是对可编程重复活动的替代,这正是大量中层管理人员原来最重要的工作。
AI 可以替代的位置看清了,AI 入场带来的需要人的创造性位置在哪里?
依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