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个标题不陌生,大部分人都明确自己不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在你不想要的事物里面隐藏着真实自己的模样,也许是个性或则身边人又或则是环境,让你找不到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还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但是与现实差距太大,我们称为空洞。既然有空洞,我们填上就好了,但有些人拆东墙补西墙,工作上出现了空洞就用健康填补;婚姻上出现了空洞就用婚外恋填补;经济上出现了空洞就用违背原则和底线填补。他们从来不正视空洞的存在,更做不到接纳,觉得从上而下的填补就好了,殊不知是挖了另外一个洞,等待去填满的恶性循环。
填补空洞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自成长,现实的自己与期待的自己有差距是非常正常的,没有绝对的完美。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正视空洞的存在,接纳它然后找到寻追寻它的方法。
第一我们接纳了空洞去填满之前就会定下目标,在实施时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相结合。举个例子,你想去坐火车西藏,但你发现没有了票,如果你把火车票作为去西藏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没有实现就意味着终极目标无法实现。这时需要抬头看看终极目标,去西藏的方式有很多,坐飞机,自驾游,骑行等等。所以路边不是终点,可以有不同的路。
第二对于空洞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意见就不同,所以对于别人的不同期待和意见要正确处理。我26岁了,特别怕回家过年,长辈们一见面就是你要赶紧找个对象,赶紧结婚生小孩。在他们的意见里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真心想我去婚姻里面感受爱和被爱,也有个人照顾我;另外一层是他们作为长辈的任务可以完成,也可以有个小孩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起来。对于真心建议的部分我也是很高兴有人能为我考虑,但是一旦想到背后的私心又有点生气和愤怒。如果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我就要违背自己的心意,过得不开心,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他们会伤心,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伤心是一时的,因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们过得开心满足,还会小有成就,时间长点他们会理解,本来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所以对于他人的建议,我们静静听完,吸收里面有用,然后微笑的说:“谢谢您的好意,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第三懂得舍得的平衡之乐。人嘛面对空洞总会想太多,又不知道如何选择。选择重要的,而然在生活中我们却忽视这重要的事,而去重视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不是核心的东西。在面对众多选择时要拥有舍得之乐,平衡之乐,付出与改变之乐,不太重要就舍弃,重要的事情之间要权衡关系,使之平衡,太重要的就是付出去改变。这样根据重要性去分配自己的精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说了这么多,怎么样判断重要性呢?去体验,给从内心走出来的自我一点点空间和时间,去体验,然后及时折损。总之付出自己只能够付出的,得到自己最真实想要的。
这个空洞填满了,会有下一个空洞出现,你站的位置不同了,看到的事物也就不同,格局不一样,空洞的呈现方式,深浅当然不同。就需要我们不断前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