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的重复令我退缩,所以我不写日记,我只写随笔。
相比日记,随笔更简单、更单纯,想说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固定的架构,不需要限制文章的尺度内容,简单地跟随着自己思维与心跳,给这日一个交代。
相隔一周,我又坐在了这家咖啡店里,不知为什么来,但还是走到了这里。相比上一周加班的紧张情绪,今天的心境倒是平静了许多。
坐在这里,有点像一个“逃票者”,今天没有像上周一样点一杯热可可放在桌边,暗示店员自己坐在这里的身份正当合理,但是今天实在没有心思再点一杯饮品,高额的卡路里让我感到身体愈发笨重,所以在刻意控制。晚餐通常会靠蔬菜水果解决,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的感觉也很好。
生活好像并没有变得越发丰富起来,所以为了不让日子变得无聊,我开始习惯罗列清单,给自己一个待办事项的要求,让自己更多地处在“待办”地状态中才不会显得日子过得那样无聊。
月度地工作稿件需要完成,但是也不想把自己催的太急,这样容易很快疲惫,毕竟一个月才刚刚开始,想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状态。在咖啡店坐的时间要是稍长一些,会发现其实这个小小地空间也是个十分有意思地地方。
以前没有注意,现在发现,咖啡店可是个头脑风暴地好去处,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在这里将会迸发出新的想法。
我安静地做在这里,用心地听;而不同的人在用心地讲,或者干脆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
在这个空间里,舒缓地音乐背景中,除了安静看书写字地人,每个人都充满了表达欲。
中年人在说什么?
在谈生活,乐在其中。“这个产品会怎样;之后地商业模式是什么;未来的商业发展会有什么新动向;外边的东西好坏怎么定义······”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交流,获得生活地新思路。
年轻人在说什么?
无法背离地性别话题。“我觉得×××地女生一定受欢迎,这样的女生通常有×××的特点;谁谁特别白;这个世界有多狗血;今天的热搜是······”在与女性有关的话题中,几个男孩子在几个女生面前侃侃而谈。他们的交流会有实质的效果吗?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在乎这个。以舒服的方式打法下午时光才是他们想要的。
其他呢?一位中年女性在看书,满脸宽容,看起来好像从未有过生活所迫。
几个不同的年轻人分别坐在单桌上,处理着自己或许在工作中未完成的任务。
一对年老的夫妻在商讨生活。我想:他们的生活一定不错。
············
音乐继续,一切也都在有序进行着。咖啡店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世间百态,在这里就像是不同座位上的主角。好像是每个独特的个体,好像不同的人生。在这里停驻,静静感受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体味,一定。
2019.8.3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