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过 错失菜根谭
一时兴起把你请回家中,随手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无意中瞟一眼,模模糊糊的暗色,都不想分辨那究竟是什么颜色。很久很久,灰尘渐渐落在了你的身上。几经周折,已经不见你的踪影。被冷落的你先是从眼前移居到抽屉里,再就是从抽屉里搬迁到办公室的书柜里。在办公室的书柜里,和你凝眸对视,封面上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提醒我去了解你。我却告诉自己:最近比较忙,有时间再看吧!现在想起,真是“少年不识忙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置身在所谓的忙乱中,一天天,一月月,蹉跎岁月。你失落地借住他处,不对。应该是你看我离开的背影,惋惜过,无奈过。嘲笑我的浅薄,讽刺我的无知。听着我关门上锁的声音,你释然,终于有个清净之所。归于宁静之中,等待有缘之人。
蓦然回首 你在书丛笑
有一天,“文化自信 ”出现在“开学第一课”中。才知道正是缺少了它,生活才是如此的浮躁。“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句口号,不仅仅是个理论名词。它有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根基,是可操作,可实践的。
阅读是我们能做的基本途径,自省其身,多少年来都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除却把所学的东西毫无保留的还于过去,剩下的还有什么?应该读点书,能读点书,什么事就都好解决了。
搜索“国学”,我惊诧了。就像平地惊雷,就像风暴来袭头脑。贪婪地顺着字迹往下走:国学的四部分类可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此时,我已经如坐针毡,面红耳赤。早能沉溺于这片汪洋大海,该有多好啊!如果能看完所有的封面,已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何况看完这些书?你不自信好像都不是你说了算的,百舸争流,非你莫属了。
食指还在手机屏幕上滑动,一闪而过熟悉的三个字。停止,返回,定格。瞪大眼端详:“没错,就是你!”被束之高阁的你。
虔城的轻轻拂去落定的尘埃,慢慢翻开每一页,“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却笑得如此灿烂。
误入此处 沉醉不知归路
翻看目录就遇到熟悉的友友,“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似曾相识而不是原貌。只记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继续看下去,“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谨言慎行,君子之道”等等只识得前半句,后半句没见过面。高兴的是还有相识的,如“谦虚受益,满盈招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等。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生疏,那么遥远。
万事开头难啊,不是很容易就能看进去的。几次次在门槛外面徘徊,探头观望,努力地,鼓足勇气都没进去。终究不愿放弃,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呆在阅读的舒适区。我愿意攻坚克难,挑战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野蛮生长。可以说是逼迫自己一点一点来,一页一页来……一路走来,时间虽说长了点,但是我初尝甜头,满心欢喜。
这本深沉古朴的语录集优美深邃,耐人寻味。工整的语录后配以原文,译文,解读,事典。它硬生生地把花费在它身上的时间化作精神营养物质输送回我的大脑,我贪婪地吸它之灵气,吮它之精华,以养吾之身。
你看“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这则,解释读书重在理解,才可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这样一说,语录变得浅显易懂,再讲个曹操吸取先秦军事思想,研习兵法,形成丰富的军事思想的故事。也在教导世人通过读书接受新知,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可将传承演化为创新。每则的字数都不多,却融入了人生的真切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是一种觉悟,更有内心那份无法言喻的畅快淋漓。
则则生彩,篇篇育人。以致于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