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让“反派”都尊敬的君主

全文|2410字
阅读|5分钟

最近在读《巴西·未来之国》,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没错,就是那位写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奥地利作家。

这本书其实是比较小众,至少我在各大博主推荐的书单中从来没有见到这本书的身影,而我为什么能遇到这本书并有幸一读呢?

是因为前段时间刚读完熊培云老师的《慈悲与玫瑰》,在书末有一个章节叫《茨威格的星空》,他讲述茨威格曾流亡到巴西后被巴西“治愈”并写下《巴西·未来之国》的故事。

但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好奇并急切地想要读一读的原因不是茨威格,而是书中提到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访欧时被雨果等人的人道主义触动,回国后顶着压力废除了奴隶制,然后废除了君主制……

嗯?废除君主制?佩德罗二世不就是皇帝吗?皇帝自废帝制,主动走下王座?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眼睛看到的每一个字,真的有皇帝可以为了国家与人民放弃权力吗?

也就是怀着这样的疑惑心理我打开了这本书,这本书第一部分便是讲述巴西建国的历史。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巴西,因为葡萄牙人丁稀少,殖民者不足,但这篇新征服的土地上需要有葡萄牙人,所以最初定居巴西的人都是被迫居留,比如叛逃的士兵,流放的罪犯,还有为了逃避火刑的犹太人……这里更像一个“罪犯的聚居处”,而不是一块有组织有纪律的殖民地。

直到1549年,巴西内乱四起,为不失去这块土地,葡萄牙国王指派最高长官选址定都巴伊亚,建立中央政府,巴西从此一只脚踏上了现代文明之路。

六位耶稣传教士带来牲畜、药品、书籍、戒律……旨在借助基督之手将土著人(印第安人)彻底引导到西方文明之中,说的更宏大一些,这些传教士希望建立一个由宗教精神引领的“耶稣会国”,所以相较其他热衷于捕杀土著人的殖民者,耶稣会士与巴西土著站在一起。

在佩德罗二世登基为王之前,巴西经历了葡萄牙灭国被迫归属西班牙,并不断遭受西班牙敌国的侵扰,比如英国和法国,尤其是荷兰在巴西北部开展殖民活动长达二十三年。

终于在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脱离西班牙统治,王位回到若昂四世(葡萄牙国王)手中,但此时的巴西已不再是逆来顺受的被殖民者,他们独立与自由的意志开始觉醒,他们自己组建舰队,在老大(葡萄牙)的援兵到达之前逼退了荷兰人。

一个叫作“巴西人”的神秘力量在悄悄蓄力,尤其是圣保罗人在巴西发现黄金与钻石后却被葡萄牙人多数运往皇宫时,一股强势的“反葡力量”也在慢慢聚集。

但天降“幸运”(对于葡萄牙是不幸),“巴西人”还没来得及武力反抗,葡萄牙王室就“主动”来了。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要求葡方表明立场,在葡萄牙和巴西之间作出选择,最终若昂六世放弃国土携王室迁都里约热内卢,巴西首次成为帝国核心,打破殖民地身份。

巴西从此有了银行、印刷厂(很长时间巴西人被禁言)、博物馆、植物园……他们可以自由工业生产、自由开展贸易……巴西不再是低级的被殖民的蛮荒之地,而是被欧洲文明浸润的文化中心。

1820年葡萄牙革命后,若昂六世被议会要求回国,并降格巴西为殖民地。

但若昂六世没那么做,他被迫回国,留下了他的儿子佩德罗王子作为临时代理人并授权必要时候可以自行加冕。

佩德罗王子也没按照父亲说的做,而是在父亲离开后直接宣布巴西独立,并向巴西人宣誓他并非专制君主,而是受宪法约束的,所以被巴西人拥护为第一任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

戏剧化的是,佩德罗一世也没兑现自己的承诺,他的统治最终走向了军政独裁,且本人沉迷情色,又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葡萄牙出生的人),彻底失去民心。

巴西人对佩德罗一世的抵制让他在1831年离开巴西并禅让王位给自己的儿子——后来的佩德罗二世。他说“我的儿子比我更有优势,因为他是巴西人”(我理解巴西人是在巴西土地上出生的人)

最终也确如佩德罗一世所说,佩德罗二世做到了自己祖辈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1831年4月7日,年仅5岁的佩德罗二世在三人摄政委员会的辅佐下登基成为巴西帝国第二位皇帝。

在经历了10年动荡的摄政期后,1840年7月18日,年仅14岁的佩德罗二世提前亲政。

这样的经历让我想到少年天子康熙,也是8岁登基,14岁亲政。同样的,这两位少年皇帝都在众大臣与民众的怀疑中坐稳了王位,并深得百姓敬重。

与康熙不同的是,佩德罗统治期间没有战争与杀戮,总是以国际仲裁或相互协商的形式解决边境冲突,有人称他是“巴西李后主”比起战场,他更喜欢图书馆与博物馆,比起研究兵法,他更喜欢研究植物与花草,他的偶像是维克多·雨果,他信奉人道主义精神,他爱好和平。

也就是这样的一位非常具有“人味儿”的皇帝,他最不能忍受国内百令不禁的奴隶制度,他明知奴隶制度关系巴西经济命脉,但他又时刻深陷道德鞭笞的痛苦中,却找不到解决之法。

他牢记里约·布朗库子爵对他说的话:“不要为了奴隶问题大动干戈”,也就是用巴西的方式、和平的方式去解决。

1888年5月13日,佩德罗二世盼望已久的法律终于颁布,其女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的《黄金法》,规定所有奴隶立即恢复自由,标志着奴隶制的彻底废除。

此时在法国养病的国王选择回到巴西见证这一时刻,即使他知道自己必遭抵制,也确实因为废除奴隶制度引发的经济危机,让许多奴隶主不满反抗,当然,这并不针对皇帝个人,佩德罗二世同时获得了各个党派的尊敬。

佩德罗二世也没打算镇压与抵抗,一场起源于军队的小面积政治叛乱彻底“推翻”了帝制。(我想不如说是皇帝主动放弃了帝制)

又一次,巴西在没有流血牺牲的前提下完成了帝国到联邦共和国的转变——因为一位开明的、真正热爱巴西、爱护巴西人民的君主。

1889年11月17日,佩德罗二世携家眷撤离前往欧洲,临走时,他只默默装走一袋“巴西的泥土”,1891年12月5日他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66岁。

在巴黎临终前,他喃喃道:“愿上帝赐予我最后的恩典——让我在睡梦中离去,不要让我看到巴西再次陷入混乱...”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位巴西末代皇帝让我们看到君主统治国家不必暴戾,也可以是温和与智慧,让我们看到政权更迭不必流血牺牲,也可以是为了国家与人民主动退位。

如今许多历史学家将他视为“最伟大的巴西人”,他的雕像遍布巴西各地,他临终时的喃喃被每个巴西人铭记心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